青少年要“减法养生”
我诊治过一个美籍华人小伙子,他虽人高马大,但脉象很细,身体也容易感到疲劳。他的饮食习惯很西化,吃肉、吃水果、吃维生素,而他的脾胃差,阳气不生发,还吃这么多难消化的肉类和寒凉的水果,自然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再加上课业重,睡眠往往不足,家长为了给孩子补身体又给他们吃大量肉蛋奶,导致他们脾胃和气血大受伤害,脉搏也会又细又弱。
我曾诊治过一个28岁的青年。他是南方一家知名企业的副总裁,担子很重,工作也很拼。当他因身体感到疲劳去看病时,才发现自己已身患晚期肝癌、肝腹水,他到北京求诊于我时已是病入膏肓,对我说了一句话:“假如让我重新活过,我只要有一个小院子,每天和家人在一起,种种菜,收拾收拾地,我就心满意足了。”他最后病逝于肝硬化大出血,我们所有人都替他惋惜。
青少年应该是生机勃勃的人群,而不应该过早出现早衰现象,要把控好青春时节,学会“减法养生”。
中年人切勿强支撑
人到40岁,脏器都已经平定,也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腠理比较疏松,头发不再有光泽,开始掉落,鬓角也慢慢斑白,身体由盛到衰,喜好坐着,不像青年人好走好动。这还只是前奏,到了50岁才真正进入走下坡路阶段,肝气衰减,胆汁汗液减少,眼睛也开始不明亮了。
有的中年人关注养生,但方法错误,比如他们去吃大量补药,导致脉搏又沉又紧,气血不流通,还有人吃补药吃出了癌症。而子女因为孝顺父母,给患了癌症的父母买人参和黄芪补身体,结果加速癌症转移。其实人到中年,不应该吃补药而应该多吃素,因为肉食会给人身体带来过多负担,对气血有伤害。我基本吃素以来,觉得身体越来越好,精力越来越充沛,脑子也越来越好使。
中年人面临身体的盛衰分水岭,很多疾病都是在四五十岁后出现,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养生的承前启后阶段。中年人养生可以参考明代养生大家龚廷贤的一首养生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欢乐惬意莫生嗔,炎势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