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华北石油 王苓霏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蝉联世界冠军,成为第一支在世界女子排球历史上连续五次夺魁的队伍。
“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
其实,在每一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支柱,它像一座灯塔一般照亮夜空,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石油行业也不例外。
课本里的王进喜永远停留在泛黄的书页中,没有经历过风霜雪雨岁月的年轻人,当然不知道在那个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铁人精神”是如何鼓舞着60年代的石油人,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在东北大地上伫立起一个个井架。
不过,历史总会记得每个时代中引领人们前进的启明星,铁人已去,精神犹存,塞外的胡杨历经千年之后,终于迎来了穿着红装的石油人,大庆的油田里,磕头机细数着石油滚滚流的脚步。
司钻房里,石油工人紧握"刹把",在操作台上上演着指尖的“舞蹈”。上提多少米?采用多少泵压?每一次正确的判断、每一次果断地按下按钮,钻头在他们的指尖“舞蹈”下,朝着地下宝藏更近一步。
二层台上,井架工的“金刚钻”揽下了高空作业的“瓷器活”。站得高看得远,除了能目送钻具驶向地宫,他们更看到了远方升起的朝阳。
钻井平台上,三五人重复着上扣、卸扣的标准操作,将钻具串成串,开启了最大型的贪吃蛇游戏。你有没有玩过,我不知道,不过他们每天都在刷新“游戏”纪录。在这个钻井施工的大工程里,少了一颗“螺丝钉”都不行,这就是合作。
在沙特水井队里,“暖男”一词有了新的定义。四五十度的高温下,每一张脸上都是布满了汗。这样的石油人,不是标准的“暖男”吗?
戈壁风沙,吃饺子想家。在野外工作的人,忙时顾不上做饭就吃饺子、节日假日庆祝也爱包顿饺子,他们似乎特别喜欢吃饺子。吃顿饺子想想家的味道,四海为家的石油人走到哪儿,就把家的感觉带到哪儿!身边的战友,不就是家人吗?
时代在变,“铁人精神”依旧在一辈辈石油人身上流淌着,它跟随着这群人坚定的脚步,翻越高山、趟过河流、踏入沙漠、走向世界。
如今的石油青年,还是会唱着那句“头戴铝盔走天涯”,穿上工装戴好工帽,背上责任挎上梦想,去荒原、去边塞、去远方,去托起能源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