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瘤生存”更新治癌观念
受启于明清医家提出的“带病延年”“带疾终天”的论述,周岱翰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带瘤生存”的观点。他解释说,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当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比如,中晚期癌症患者出现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转移、肝转移等情况,如能及时进行全身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仍可较长期生存。但若到了晚期仍然盲目以“无瘤生存”为目标,易出现过度治疗,甚至酿成“生命不息,化疗不止,死而后已”的悲剧。当前,能获得早期诊断的癌症患者仍不多,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癌症中晚期,治疗上更符合“带瘤生存”的观点。
据他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将肿瘤论述为可控性疾病,肿瘤是一种慢性病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事实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临床表现为“带病生存”,与中医肿瘤的“带瘤生存”在某种程度上相似。过去20年来,国际上抗癌手段不断改善、出新,抗癌的理念也不断修正,西医对癌症的认识,从“绝症”到“可根治”到“慢性病”,这与以他为首的中医界提出的“带瘤生存”理念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