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红豆集团召开了第十二届科技质量月总结表彰大会,在此次红豆集团2016科技创新“英雄榜”单上,通用股份的侯建江荣获“技术先锋”称号,成为了红豆人学习的榜样。从2006年进入通用股份工作,至今已经10多年,从普通技术人员到现在的全钢二厂技术部副经理,侯建江在科技研发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肯定。
  “因为喜欢 所以付出”
  科技研发工作是一门比较枯燥繁冗的事业,作为一名专业技术性人员,侯建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技术科的工作中。侯建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他对所学专业非常感兴趣,他说过因为喜欢所以愿意付出。毕业后,侯建江辗转来到红豆集团旗下公司通用股份,于2006年进入通用全钢一厂车间工作。2008年侯建江被调入全钢一厂技术科,从此开始了属于他的技术生涯。
  2012年侯建江参与了他技术研发工作的第一个项目:14.00R25小型工程胎的研发、试制工作。那时他主要负责现场调查、数据收集、测温胎制作跟踪整理报告及制定硫化施工等。初次参与项目研发,侯建江显得紧张又兴奋,经验还不足的他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认真钻研和询问,小心地负责好自己的工作。通过参与该项目,侯建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收获了相应的经验,比如在硫化工艺技术方面的成长,和轮胎胶料配方匹配思想的提升。
  随后的工作中,侯建江虚心学习,在技术研发方面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2010年他被集团评为了先进技术员,2012年被集团评为优秀技术员。近年来,侯建江还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卓越绩效自评师、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证、产品工艺工程师证、轮胎配方高级技术培训结业证等多本证书。此外,侯建江还获得了多项专利,包括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外观专利。这些成绩不仅代表了侯建江的能力,也是对侯建江的一种鼓舞。有了这些证书和成绩,他更热爱这份工作了。
  “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就很容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多年,侯建江深知创新是技术之魂。技术研发的关键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技术是没有灵魂的工具,很快就会被淘汰。侯建江认为创新很难,因为需要打破常规和惯性思维方式;相反,创新也很简单,只要打破常规和惯性思维方式。这两句话乍一看很矛盾,却并不矛盾。在侯建江看来,实事求是就是创新的突破口,他表示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实际需求打破惯性思维,实现创新就会很容易。
  2013年,侯建江参与了又一项较为重要的研究项目,12R22.5系列优质轻量化经济型无内胎轮胎的研发、试制工作,该系列轮胎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的设计开发,第二阶段是产品的工艺设计,第三阶段是产品有针对性的胎面高耐磨胶、胎面高抗刺扎胶、基部低生热胶等配方设计。侯建江负责其中第二阶段的成型硫化工艺。“我认为所有的研究项目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研究过,该轮胎使用的路况较为复杂,有铺装及非铺装路面等,所以驱动轮位轮胎胎冠花纹我决定以块状为主,导向轮以及拖轮使用细密的竖向花纹为主,以适应不同的路况。”侯建江在讲述当时所做的项目时说道。“该轮胎主要在国内的一些细分市场上使用,该细分市场注重轮胎的价格,而在承载性能上无过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减少了部分材料的使用,以及使用其他相关轻量化的材料来代替。”该系列优质轻量化经济型无内胎轮胎的研发,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据悉,该系列轮胎投入市场后,为公司新增产值50000多万元,取得效益1800多万元。
  “善于分享 才能走得更远”
  侯建江认为经验是一项很宝贵的财富,这项财富如果可以进行交流分享,会取得更多的财富。侯建江在坚持学习的同时,还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包括专业知识制作成课件,传授给每位新进的技术员。作为技术科的负责人之一,他还十分注重技术员培训的系统化,强调每位技术员都要重视学习,积累经验。侯建江授过的课程包括硫化基础知识培训、橡胶原材料基础知识、配方设计培训,子午线轮胎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培训、全钢载重子午胎生产车间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汽车轮胎使用及案例分析等,被授课的技术员都表示学到了很多。侯建江还鼓励大家多探讨、多交流,提升学习力。
  “我愿意在今后的日子里与同事们共同努力,以领导关注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主体,以测量分析与改进为纽带,齐心协力、全员参与,以持续改进和卓越绩效来实现千亿红豆的目标。”这是侯建江在红豆集团第十二届科技质量月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时的讲话,道出的不仅是侯建江的奋斗目标,也是整个红豆集团的奋斗目标。(宏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