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识:品纹明贵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砚台的品名纹理,除了赏心悦目外,还是发墨、下墨和好用的“名牌”标志。比如端砚,凡是带青花、鱼脑冻和蕉叶白的砚石都至嫩至密,磨起墨来才会“热锅塌蜡,发墨如油”。再如歙砚,只有龙尾旧坑石和带银星、金星、罗纹和眉纹的老坑石才堪称“金声玉德,杀墨如风”。值得注意的是,古砚的品纹大多“水下现身”,且被包浆和墨垢掩盖,不可能一目了然。因此,笔者淘砚时,常常随身带水,既便于洗去脏物、发现裂痕,又能观察品纹、识珍辨宝。
六摸:砚质分高低。选购古砚不可能让你拿墨试磨,因此,抚摸砚台是辨别砚质高低的重要手段,好比中医搭脉大有学问。摸砚时,一要带水,二要缓慢,三要用心;左手握砚,右手拇指模仿磨墨,按研砚堂,细细体会砚石对手指的吸引力和锋芒对手指的摩擦力。好的砚石“如婴肤柔嫩,如热腊黏手,如横抚刀锋”,让人酥痒畅爽,爱不释手。
七闻:气味辨真假。砚体上的气味与流传方式有关,比如刚出土的古砚由于地火和墓物侵蚀,滴上水后,会散发出浓重的土腥气;而长期使用的古砚由于浸吸墨汁,干擦砚堂,可闻到淡淡的墨香。造假的古砚则与此相反,虽然满身泥土,但除泥后并无腥气;而遍体粘墨的仿古砚,不是墨气冲鼻,就是散发出皮鞋油等现代化学物质的气味。因此,在审视包浆无法断定新老时,通过闻气味辨明古砚真假,无疑为防止“吃药”上了双保险。
八听:石声知优劣。击砚听声是识别古砚优劣的重要方法,通过石声,可以知道砚石老嫩、坚密程度和体内有无内伤、石裂、石筋。通常坚老和无伤、无筋的石砚,敲击时会发出清亮的声音。整体来说,端砚“以泥声为上”,歙砚“以金声为贵”,但使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瞎子摸象,生搬硬套。因为“老坑端砚,以泥声为上”只是清代著作中的普遍观点,在宋代和明代砚著中,就有下岩和水岩上品端砚“石声呤呤”、“石声清越”的记述;而出土的高古歙砚更是大多“千年金声化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