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秦始皇”
横店明星多如牛毛
徐文荣敢为人先的性格,日后被他所做的事情一再印证——他涉足在当时即便大企业也不敢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领域,继而将版图扩展至医药、汽车、草业等领域。
在徐文荣的创业史上,“敢为人先”为他落下“不服管”和“狷狂”的名声。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地一位乡党委副书记曾公开说,我们乡里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
徐文荣自己曾对领导班子开玩笑说,“以后我徐文荣要当‘秦始皇’了,我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不听我的话,就走人。”
但最令其声名鹊起的则是被西方媒体称作“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的诞生。
“老百姓开玩笑说,横店的明星多如牛毛。”徐文荣说。“
令人瞠目
剧组到横店拍戏免费
“我性格不服输,认定的事情,哪怕再多人反对,也会坚持去做。”徐文荣大手一挥,像一名指点江山的将军。
1996年,导演谢晋准备拍摄《鸦片战争》。他跑了多个城市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徐文荣记得,他和谢晋在横店的酒桌上见了面。当得知谢晋拍摄的这部电影是迎接香港回归的历史巨制,在商海翻腾了几十年的徐文荣敏锐地嗅到,这是横店把影视产业做大的绝好时机。他当即向谢晋夸下“海口”:3个月建好影视基地。徐文荣第二天就派了一位副手和他签约。
3个月后,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落成。此后,横店影视城从此在国内一炮而红。
1999年,徐文荣做出了令所有人瞠目的决定——剧组到横店拍戏一律免费。当时,集团成员对此反对,但他坚持己见,“他们不懂,影视城一建起来,至少有1:5的带动效应”。
“免费”不仅仅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剧组,更带活了整条产业链。
初期横店影视基地每年的运营亏损高达2000万元,但长远效益却显示出徐文荣的前瞻性眼光。
“老爷子”最伤
为“复建”圆明园写遗言
徐文荣的名字在横店闪耀了30年。当地的医院、敬老院,多是以徐文荣的名字命名,一些花园小区也有徐文荣的题字。不同于一些富人通常有保镖,徐文荣惯于独来独往。当他独自开车出门,镇里的人们都会习惯性地跟他打招呼,随便聊上几句。
当地人很少直称其名,更喜欢用“老爷子”相称。“在横店,徐文荣的脚抖一抖,地都得晃三下。”一位横店的出租车司机笑着跟记者说。
但对于纵横商海半个世纪的徐文荣来说,2008年开始“复活”圆明园是最让他感到心力交瘁的一次。也是他受到最多争议的一次。
“去找银行贷款,没人愿意贷给我。”徐文荣回忆说,2008年,他在北京开发布会宣布建设圆明新园后不到半个月,国土资源部就接到有人举报横店非法用地。“当时我遗言都写好了,圆明新园没建好,下一代要帮我建。”
“真没想到,建圆明新园会引起这么多指责,甚至辱骂。我一个农民,希望通过建圆明新园,长一长中国人的志气,扬一扬国威,错在哪里?圆明新园是我一生最大的文化梦想,可是,它却给我留下了一生最大的遗憾和伤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