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时下,有种现象值得关注:有的机关干部,一谈起工作就直摇头,感叹“没意思”。有的觉得当领导“没意思”,权力受到很大限制,能调动的资源少,工作要求却越来越高;有的觉得当公务员“没意思”,工资待遇没见增加多少,“隐性”福利渠道却基本被堵死……
毋庸置疑,公务人员的日子的确不那么“好过”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制度“笼子”越扎越紧,权力运行越来越公开透明;同时,身处在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的关键时期,公务人员工作难度大,在权力减、任务增的态势之下,有些人感觉不适应并不奇怪。但是,在机关单位工作,一旦怀有“没意思”心态,危害却是巨大的。党员干部觉得“没意思”,自然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成效就不那么容易出得来,难点也就很难攻破了。“没意思”心态滋生蔓延,作为服务对象——人民群众感受最深切:服务态度差了,服务水准降了,久而久之,干部关系疏离了。
整治“没意思”心态,需要内外结合方能标本兼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公务人员须充分认识到,“没意思”心态是一种“病态”,不是干事创业者该有的状态。只有打起精神,满怀激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处理各种任务,如此才能获得肯定,工作也就自然“有意思”了。此外,由于有的地方考核不到位、惩戒没力度、试错要担责,一些公务人员也容易不在状态,觉得“没意思”。因此,要用好追责这一“利器”,同时完善“容错”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人生价值。——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