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政党外交为主要载体的理论交流平台。政党外交一直是我们党向外国政党和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理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作用,加强同外国政党在治党治国经验上的交流,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有力提升了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70多个主要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等300余名中外代表与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作为国内首个以中共名义与世界开展对话的平台,已成为以政党外交为特色、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论坛,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好评。
构建以中国学为核心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交流互动持续加强,我国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外传播中国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应该说,目前围绕中国学构建的知识体系国际传播平台已初具规模。不但我国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深入研究和推介中国学,诸多国外名校也纷纷成立中国学研究机构和智库,还在我国高校设立分支研究机构,全方位探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问题。一些国外大学还与我国高校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联合研究中心等,双方学者定期互访、开设论坛。
构建以民间交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形象展示平台。这类平台涉及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赛事、旅游等多个领域和层面。随着我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走出去战略加速实施,我国文化艺术团体境外演出、公民出国旅游、留学以及在国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出境公民从1660万人次猛增到7025万人次,在外劳务人员数量从41万人增加到81万人,境外企业从不足7000家增长到1.8万家,遍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突破1.2亿人次。大批国人、团体和企业走出国门,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旅游观光,同国外文化艺术团体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当代中国发展的蓬勃生机,也是在向世界呈现中国理论的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