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6|回复: 2

职场有冷暖 “闪辞”须谨慎

发表于 2016-11-25 15:02: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职场人跳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刚刚入职才三四个月的应届毕业生还没适应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的连实习期都没过,也争先恐后涌入了跳槽大军,甚至是“闪辞”“裸辞”,不计后果地拔腿就走,就有些不正常了。

  与普通的辞职不同,“闪辞”多用来形容应届毕业生“只签约不就业”或“刚上岗即离职”迷恋于“骑驴找马”。对于“闪辞”现象,有人以为这是“勇于追求并且忠于自我”,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不知安分地折腾”,也有人将其归结为90后有家庭后盾、自我认知较高、不易妥协等群体特征。
  当今社会的资源多、机会多、选择多,个人与单位的依附关系越来越小,个人的自由度更大,价值取向更加多元,折射出的社会变迁耐人寻味。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更多样化,更偏好“易变性职业生涯”,更希望找到和自身能力、喜好等相匹配的工作,社会也有足够的空间接纳年轻人的“任性”和“折腾”,这无疑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但是,凡事有度,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讲究要把握度。辞职也一样,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过渡到了反面。跳槽本身并没有罪,但“闪辞”终究不是一个好现象。换言之,求职者有权选择更好的工作,但也不能抛弃履职尽责的义务。
  谨慎对待“闪辞”,这不仅需要“闪辞族”自身努力,更需要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协同配合,帮助应届毕业生正确认识职场。
  其实,除了个人喜好、职业发展和薪酬水平等现实原因,工作压力大、追求生活平衡也成为年轻人辞职的重要考量。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面对身份和环境转变,应届毕业生难免经历“职场浮躁期”,这需要用人单位加强职中培训。用人单位应以单位目标和个人目标为前提,营造单位与员工之间公平信任和相互理解的组织文化,让员工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激发员工的兴趣与潜力,进而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作为教书育人重地,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为大学生设置多样化和可选择的课程,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使大学生离校前便未雨绸缪,熟悉职场环境和工作需求,保持定力,扎实工作。同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连续性,从学生入学时就树立为学生全程服务的思想,建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联系走向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与其所在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新入职毕业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
  应届毕业生热衷“闪辞”固然有情可原,但“闪辞”折射出的缺乏职业规划、好高骛远与眼高手低则需要摒弃。职场修行很难尽如人意,遵循内心感受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结合整体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自身工作经验、技能、兴趣等出发科学制定职业规划,避免因“闪辞”而沦为“永远是个苦苦挣扎的新人”。(作者郭立场,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19:43:50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何爱平) 的帖子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19:44:02 | 查看全部
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