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0|回复: 4

“刚刚好”的父母是最好的

发表于 2016-11-25 20:34: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陈方
  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家长焦虑”“拼妈焦虑症”俨然成为一种群体症候:孩子成绩不好、情绪不快乐、见人没礼貌,都是我的错我的错……与之相对应,从杂志到自媒体,到处都有焦虑的父母们的自怨自艾。
  也难怪这些父母“焦虑成瘾”,社交网络、新闻媒体、报纸杂志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主题:“你是一名好爸爸吗?”“做一名好妈妈才是育儿的关键”。这样的论述提供了抽象的目标,无形中让家长处于时时和理想标准对照的紧张之中。
  此外,“父母焦虑症”比较严重的家庭,多数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宽裕、处于社会中低层的父母们,忙于生计,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财力用于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也不会苛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但是处于中产阶层的父母们不一样,他们急切希望为孩子创造向上流动,至少也能“继承”自身地位的通道,而教育则是最值得他们信赖和依靠的投资方式。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对自己的要求自然随之增长。
  什么样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其实,这样的问题从来不会有标准答案,因为“最好”本来就是一个有些“虚无”的词。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如何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定义“最好”呢?
  客观地说,当今的父母可能是最具学习动力和投入意愿的人群。他们在孩子幼年时泡在各大母婴社区,孩子入学前订阅各种育儿公众号,每天都在不断地汲取各种亲子育儿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但是父母拥有专业的育儿知识,并不代表一定会把孩子教育得优秀和卓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侯瑞鹤曾经谈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历过很多自我觉察的时刻,并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自我成长才是终极的育儿之道。”正因为如此,父母学习专业育儿知识的目的,除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自我的成长。而自我成长的最大特征,恰恰是克服应激性焦虑,保持一种人格平衡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讲,最好的父母其实就是“刚刚好”的父母。“刚刚好”的父母一定不会强求孩子、苛求自己,更重要的是,“刚刚好”的父母一定是情绪稳定的父母。毕竟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生活价值的看法往往来自自己的父母。父母气定神闲,会让孩子更从容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父母宽容乐观,才可以保证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自我发现,自我构造。所以,对父母来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一种修为。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5日 06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5 21:57:40 | 查看全部
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5 21:58:10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的精彩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5 21:58:28 | 查看全部
周五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5 21:58:55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支持人生感悟专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