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1|回复: 20

“机器人伤人”,问题并不出在机器上

发表于 2016-11-27 06:44: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网上一篇“机器人意外发飙伤人,机器人要自我觉醒”的贴子在朋友圈里疯传,后来经媒体深入调查,网传信息严重失实,只是展区操作人员按错了功能键导致这台家用机器人撞坏了展区玻璃,致使一名观众被玻璃划伤。(见 11月20日 央网新新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引用专家的解读“就现在科技手段而言,即便再高级、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远没达到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思考的水平”。虽然此次伤人事件是一场虚惊和误传,但笔者还是认为:发展机器人产业,“本质安全设计”和“规范化使用”是必备的两个要件。
  
  国家安监总局很早就提出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安全生产新策略,“机器人”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如果在一些危险性高、作业难度大的地方,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肯定会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风险。但机器人毕竟是一种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机器,操作者和设计者都是人,所以说机器人的本质安全,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实现。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机器人生产厂家经过仔细调查和分析现场事发录像,的确是展区操作人员把“前进键”和“后退键”弄反了,但如果机器人通过自动探测手段发现前方有玻璃等障碍物便自行停止,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发射雷达波、超声波和远红外线感应,类似的探测手段早已经很成熟了,关键是本质安全能否得到落实和应用,设计者、生产者请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你的产品虽然性价比再高,可一旦将来在安全性上出了问题,很可能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除了机器人本质安全之外,还有一个“规范性操作”的问题。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保洁公司都使用“擦玻璃机器人”,以替换在高空作业的保洁工人,真就是安全省事、便宜还好用。我同事孩子所在的中学,常常聘请保洁公司打扫卫生,有一次参加家长会,就刚好碰到一个工人正在用机器人擦玻璃,出于职业敏感她突然发现机器人没有系安全绳,虽说强力吸盘和备用电源保护都可以让机器人极少发生坠落风险,但安全绳却是最后一道保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操作手册也格外提醒:“在使用擦玻璃机器人前,必须要先安装好安全绳”,但操作者不听、不做,设计者和生产者做得再好也是百搭。
  
  所以说,机器人伤人的核心根本就不在于“机器”,而是“人”!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25:28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zzczzc) 的帖子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25:5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26:20 | 查看全部
一如既往的支持专页!支持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26:3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37:5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38:04 | 查看全部
感谢忠财老师带来精彩分享,问好辛苦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38:14 | 查看全部
开心每一天.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7 08:38:2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09:37:13 | 查看全部
问好辛苦的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