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0|回复: 15

摄影基本功训练--表达篇

发表于 2016-11-27 09:40: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开始此篇之前,需达成一种共识:
摄影构图,对于摄影师是什么?构图是摄影师在拍照时对于客观世界的取舍,那么决定构图的是摄影师的观察与审美,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共识:摄影构图,对摄影师来说是主观判断下的观看方式和审美取舍。这是一种停留在作品表面的摄影师主观判断,可以作为“表达”辅助支撑,但并非是表达的核心。

1.JPG



斯特拉文斯基 by 阿诺德·纽曼 Arnold Newman
  
阿诺德·纽曼的这张经典作品,从摄影构图角度讲这是成功的,但从人物肖像角度看这张照片这张作品是失败的,摄影师对于构图的卖弄(后期构图)已经弱化其表现人物的核心目标,所以构图在摄影中的辅助作用一定是服务于摄影的“表现”或“表达”。而什么才是基于表现的杰出人物肖像,请见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09:45:38 | 查看全部
2.JPG

(剪切前的原作)
斯特拉文斯基 by 阿诺德·纽曼 Arnold Newman
  

摄影表现和表达,对于摄影师是什么?摄影表现和表达的区别在哪里?
无论表现还是表达,都是摄影师的主观意识的结果,如果主体(摄影师)拍摄目的是展示客体(被摄物或被摄者),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被称作摄影表现,而非摄影表达。 3.JPG

by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以上图为例,马克·吕布这张名作的核心目的是,“表现”美国60年代反战运动中的一个事件,“表现”或者说呈现这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是其核心目的,但是这张作品也明显透露出马克·吕布个人的政治倾向,即便再强烈的主观政治倾向,也不能轻易结论这是马克吕布的“表达”,只能说是带有摄影师主观色彩的“表现”。(世界上哪里来的纯客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09:50:39 | 查看全部
4.JPG
《入侵布拉格68》by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5.JPG
《入侵布拉格68》by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6.JPG
《入侵布拉格68》by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09:57:21 | 查看全部
1968年8月21日,当苏联侵入布达拉,作为被侵略国的摄影师寇德卡,拿起相机的第一个诉求必定是要记录事件事实,在这一刻摄影师已经无需注重细节,构图、用光的技巧在记录事件面前都显得不名一文,这就是摄影“表现”。而《表》则是纯粹的摄影“表达”。寇德卡在抬起左手握紧拳头展示手表的时间,此刻摄影师已经挺身镜头之前,照片中是摄影师强烈的主观表达和无声呐喊:世界,看看布达拉吧,这一刻,苏联侵略了我的祖国。 7.JPG

《入侵布拉格68-表》by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0:00:01 | 查看全部
由此,我们可以将摄影的表现与表达之间划一道清晰的红线:区别客观表现和主观表达之间简单方法是看作品中是否清晰呈现照片的主题和结果。一处风景,很美或很静谧;一个人物,很亲切或很可怜,一种民族风俗,很原始或很有趣;一个历史事件,很残酷或很感人......一个清晰的结果通过摄影得以展示,即便有再强的摄影师主观色彩这种展示也算摄影师的表现。一张摄影作品并没有直接揭示主题和结果,摄影师的主观呈现需要观看者思考才可能得以解读,甚至观者产生歧义或者无法解读作品,这就是表达。 8.JPG
《流放》之一 by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9.JPG
《流放》之一 by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寇德卡在拍摄完《入侵布拉格68》之后被迫开始流亡生活,从而又诞生了影集《流放》,在这些作品中没有呈现任何主题和结果,甚至不了解这段历史,不了解寇德卡个人经历的观众是完全不能理解这些作品的,这就是摄影师表达的另一个特点,主观表达,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也不需要所有了解,只要触发观众的思考,这种表达就具备了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0:01:21 | 查看全部
10.PNG
其实,在用照片的主题和结果来区分摄影的表现和表达的同时,还可以直接区分摄影的类别:商业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纪实摄影、都需要呈现主题和结果,属于摄影表现范畴;而艺术摄影,无清晰的主题和结果,才是表达范畴。这里出现了一个模糊地带,就是观念摄影,观念摄影刚好位于纪录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再次姑且不多赘述。
  

由浅入深,让我们从表现训练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0:06:21 | 查看全部
13.JPG 27 现场表现训练
  

被摄体:事件、仪式、聚会、灾难及自然气候等现场等
要求:强烈的带入感,使观众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
建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接近人眼视角的35mm-50mm镜头,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时使用三脚架,快门1/8、1/4、1/2秒优先,但不宜时间过长,并可以尝试使用包围式拍摄法。 11.JPG

1965 北京 by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12.JPG
1965 北京 by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1965 北京 by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很显然作为报道摄影师的马克·吕布更注意的事件事实的呈现,而艾略特·厄威特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可以归结为:生活多么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0:15:28 | 查看全部
13.JPG 1965 北京 by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很显然作为报道摄影师的马克•吕布更注意的事件事实的呈现,而艾略特•厄威特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可以归结为:生活多么美好
14.JPG by 艾略特•厄威特 Elliott Erwitt
15.JPG by 艾略特•厄威特 Elliott Erwitt
16.JPG by 艾略特•厄威特
Elliott Erwitt 17.JPG by 艾略特•厄威特 Elliott Erwit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0:17:54 | 查看全部
28 人物表现训练

被摄体:人物
要求:了解被摄对象,思考最佳的表现其内在摄影方式,而后完成摄影
建议:人物表现过程中和被拍摄的沟通非常重要,先判定被拍者的身份,性格和要表现的内容,按动快门只是最后的工作。
19.JPG

by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请看上图,我们暂时忘却已经掌握社会历史常识,假设自己是一名儿童,一名没有任何历史尝试的儿童,你从上面这张作品能得到什么信息?这是一个人,强势的人,可能是个黑帮老大,可能是个银行家、资本家......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坚毅的领导者,这就是人像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的最准确的“表现”,不需要知道被摄者的身份、名字、以及社会背景,观众很轻易能得到明确的信息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0:20:54 | 查看全部
20.JPG
by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同理,我们能很清晰把上图归纳于:这是一个有着厚重人生的音乐家
21.JPG
斯特拉文斯基 by 阿诺德•纽曼 Arnold Newman

假设我们不知道斯特拉文斯基斯基是谁,假如我们从未见过三角钢琴,我们可能以为上图这个人是个教几何的数学老师,这就是摄影师阿诺德•纽曼构图卖弄使然,所以他不论他拍多少名人也达不到优素福•卡什的水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