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河南石油 黄龙江
冬日暖阳,携子登山。
山不大,亦不名,就是蜗居的山城鹳河西岸的一处道教圣地——驻马山,山上有座关公庙,也算是对三国文化的一次重温吧。冬日的丹江湖区,不算萧瑟,仿佛一轴山水画长卷,四野层林尽染,鹅黄与猩红交错,褐绿与绯红相映,江上百帆争渡,一幅雄壮的北国风光,让人目不暇接,恨不能看尽美景与繁华。
驻马山有环山公路,又有直通山巅的石阶,登山伊始,我们选择了拾阶而上,拾阶而上的乐趣在于一步一景,层层抬高,逐步开阔眼界,在景物变换与转化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既又锻炼了身心,抵达一定的高度,就可以一目十行地浏览脚下的景致与风情。直至、微微发汗时已经是身在半山腰了。再极眸四眺,山城顺阳,鹳河一水如带,穿城而过,万千建筑群如平日孩子们搭建玩耍的积木方块,连大货车也似蠕动的小甲虫。
拾阶而上,在更高处,俯瞰山下,似有云霓缠绕,一切如梦如幻,朦朦胧胧置若仙境,抬眼苍穹如碧,雄鹰长空翱翔,天际白云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登攀中,邂逅两对母子同游,一微胖母亲感叹:“如今啊!孩子们都泡在视屏里了!趁礼拜天,逼他们出来散步爬山,一来让他们看看大好山川,二来锻炼一下体魄。”是啊!荧屏里的浮光掠影哪比得上这秀美山河,这无与伦比的美丽景色,这清醒畅快的空气,从两位母亲的交谈中,收获颇丰。
登山的乐趣在于跋涉者的体会,在于游走者的内心感悟,不仅仅是饱受眼福,又强健了体魄这样简单,还在与发现平日里没有的美好与收获。
记得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就是受国学经典《山海经》的影响才去冒险走遍中国的,他最后写下了不朽的巨著《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称赞。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登山的后托物言志:敢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者借景抒情:对待从事的事业或者人生要立志,并要持之以恒,更要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否则,也不能到达“险远”。这也是游山玩水之间多么深切的感悟。在中学课本曾学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作者意在写登山的“雨趣”和雨中赏景的感受,在写景抒情之中插引传说故事。
登山犹如人生,有上有下,有高峰有低谷,上山登攀艰辛异常,却有常态下难以见到的无与伦比的美景;下山虽易却与佳境渐行渐远。但是想开了,又是一番领悟:美景不常在,在回归宁静致远的返璞归真里,把一路风情写进记忆,写进美好的回忆,写进梦境也不啻一种境界。
智者乐水好水,虽然驽钝却也在登临中领略了季节尾声里最与众不同的一幕:冬日的景致就如夕阳西下,虽近黄昏,依然无限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