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29 11:13:08
|
查看全部
老师答疑:
实践课拓展孩子生活常识
带着家长的疑问,记者咨询了南京市成贤街小学数学老师钱小燕,她告诉记者,量“一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身体上的尺”中的内容。
“我们刚上过这节课,从教学情况看,学生们不仅不抵触,还学得特别开心,家长不用太紧张。”
钱小燕说,“庹”这个字书上是有注音的,上课前她先教小朋友认识这个字,但不要求他们会写。
因为生活中不可能随时带着一把尺,所以,这节课的出发点是教小朋友学会用身体的部位测量长度。她具体解释说,“一庹”长就是小朋友两臂伸直的长度,跟身高接近。
对应到二年级小朋友的身高,“一庹”约是1米3左右。钱小燕说,上课时,我们会让学生用皮尺互相量对方双臂伸展的长度,验证是不是这样的,也让他们直观感受“1米”的概念。
课本中除了“一庹”,还有“一步”、“一脚”和“一拃”(张开大拇指与中指,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
在钱小燕看来,学生都特别乐意参与这样的实践课,“比如一步约是50厘米左右,我会鼓励学生,下课后用自己的步子测一测跑道的长度,他们表现得特别积极。”
钱小燕建议,这些内容应试虽然不考,但对小孩子来说,能帮助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常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