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泥的特点
矿料特征:矿料呈紫色,内有油面,结合面有水锈,内夹不规则青灰色矿料。紫泥烧成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或者深紫色。
清水泥、清水泥禅钟壶
清水泥、清水泥禅钟壶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泥质纯正,产量较多。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在1180℃左右,质坚光润,收缩率10%左右。
另外,清水泥是纯种的紫泥矿,是为较常见的泥料。
本山绿泥原矿
本山绿泥原矿
2本山绿泥的特点
本山绿泥是紫泥层的夹脂,原矿呈绿色,烧成后的泥色为米黄色。
本山绿泥类,古代称“梨皮泥”。包括本山绿泥、段泥、白麻子泥、红麻子泥、团山泥等。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本山绿泥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位于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仅数厘米厚,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矿土呈浅粉绿色,片状结构,泥质细腻光洁,烧结后呈米黄色,表面细润,烧结温度适中,在1180℃左右,收缩率在11%左右。本山绿泥因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段泥就是含紫泥颗粒的本山绿泥。
黄金段、老段、青段
黄金段、老段、青段
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是矿料中铁的含量很少,而且以铁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矿料呈绿色。绿泥的钛含量较高,所以烧结后呈乳黄色。肌理丰富,色泽光润透亮,青中略有黄色,颗粒清晰。
段泥,也叫团泥,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烧结后会呈青色、棕色、褐色、褐棕红色。若紫泥成分偏多,未烧时颜色偏红,烧成后则颜色偏青、偏灰;若绿泥成分偏多,未烧时颜色偏黄,烧成后则颜色偏灰白。烧成后的壶表质感丰富,用后有滋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