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形式,政党治理也是当今世界的共同命题。尤其是对执政党而言,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主政惯性的影响下,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执政党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就成为决定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也同样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政治活力生命力的维系与构建。
中国共产党坚守自我革命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以此创造着非凡的执政业绩,而且将其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政治品格。从最基本、最现实的角度来看,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始终秉持着修齐才能治平、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逻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有什么条件去执政,或者说靠什么资格担负起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是执政党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总命题之下,坚持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统筹起来、注重以伟大工程引领和保障伟大事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施政思路,彰显的是先改造自身再改造社会、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国家的执政逻辑。要说执政的合理性,这是最基本的前提;要说执政的合法性,这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二是始终秉持着持恒追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执政品格。治国理政的过程,是不断调整施政方向、修正施政行为的过程,而其修正自身的程度也相应决定着执政的高度和水平。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坚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一切有违先进性的问题作斗争,在不断革故鼎新之中实现了自身的进步。现在,世人惊叹中国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步伐之快,惊叹中国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实际上在这些发展变化背后真正起支撑作用的,是我们党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执政品格。
对于执政党的治理问题,有的人总喜欢拿我们党的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来做文章,并由此产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质疑,产生对西方多党制、“三权分立”等政治制度的迷恋。实际上,这既缺乏对不同政党性质宗旨的深刻认知,也缺乏对政党解决自身问题的态度、措施和力度的比较研究及实际分析。纵观各个国家执政党的发展历史,真正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始终如一地正视自身问题、做到疾恶如仇,能够形成一整套自我约束纪律体系和制度体系,能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纪检监察体系,能够严肃惩处一大批包括像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这样腐化变质分子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反观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先不说其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被资本和金钱所控制的性质,仅就其自身的管理而言,大都缺乏严密的组织,缺少日常的活动,更谈不上严格的自我监督和约束,常常是为了应对大选、上台掌权而进行临时登记、临时动员,因此也常常被称之为“投票党”“选举党”。再看一看近期的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争夺权力、搞垮对方不择手段,政党竞争变成了尔虞我诈,党派监督变成了相互攻讦,一场大选带来的是社会的撕裂,游行示威、对抗骚乱至今没有平息。由此可见,多党制、“三权分立”不是想象中的灵丹妙药,中国共产党建立形成的以自我革命精神为特质的管党治党模式,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
当然,我们党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并不排斥而且还注重发挥外部力量的作用。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同黄炎培的“窑洞对”就作了鲜明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针对我们党自身存在的毛病,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我们要加强党内教育来清除这些毛病。我们还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来清除这些毛病。这样的内外夹攻,才能把我们的毛病治好,才能把国事真正办好起来。”由延安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我们党建立“自律”和“他律”两种防错纠错机制的实践从未间断。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是加快了发展民主政治、加强民主监督方面的工作步伐。从建立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到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制度化发展等,这些都有力地拓宽了各种党外的民主监督渠道。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我们党对治理自身问题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并不存在所谓的“以党内监督代替党外监督”的问题。
对于运用党外监督力量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并做出相应的部署。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要把党内监督同有关国家机关的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以形成监督的合力。这也再一次表明,在弘扬自我革命精神、从严管党治党问题上,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对自身性质和权力来源的清醒认知,保持着对政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的应有敬畏。作为一个在大国执政的大党,保持这样的认知和敬畏,不仅使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管党治党之路,也在带领当代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政治发展之路,更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三)
我们党靠革命起家,毛泽东同志也曾把我们党比喻为“革命党”。可以说,革命精神已深深熔铸在党的基因和传统之中,也构成了党发展壮大的鲜明底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说党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较之革命年代已经有了根本性变化,但是对于共产党人来讲,革命者的风范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自我革命精神,始终不能丢。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也要求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弘扬这一宝贵精神上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一,铸就保持初心的坚定意志。革命的动力来自革命的初心,有了对初心初衷的执着坚守,有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就有了正视自我、净化自我的意志和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现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各种诱惑陷阱不少,很容易忘记初心初衷、产生方向迷惑,很容易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需要经常问一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使命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也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筑牢“压舱石”,拧紧“总开关”,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信仰信念筑就自我革命的意志。
第二,涵养无私无畏的崇高境界。无私才能无畏,出以公心才能筑牢底气。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勇气从哪里来?说到底,是从党的性质和人民立场中来,是从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怀中来。只有时时处处摆正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坚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才能保持强大的人格力量,才能保持自我牺牲的崇高境界。因此,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公仆本色,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保持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情怀,始终做到甘于奉献、甘于付出。也只有摆脱了个人利益的束缚、摆脱了部门和地方利益的局限,才能以浩然正气、昂扬锐气涵养自我革命的勇气。
第三,强化正视问题的行动自觉。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对着问题去的,讳疾忌医是自我革命的天敌。高扬革命的精神,必须正视问题,强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自我提升的遵循。实际上,问题总是客观存在,有问题也不可怕,怕就怕在对问题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结果造成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因此,这里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常于自省内省,善于对照党章和党纪党规,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先贤先辈和先进典型,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并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切实做到知耻而后勇。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实效更能检验一个党组织、一名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作为。对于那些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对于那些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那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拿出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去解决,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去解决,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四,发挥以上率下的引领作用。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特殊的岗位和职责也决定了对管党治党的特殊作用。在弘扬自我革命精神上,必须抓好“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这也是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条成功经验。一方面,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从严要求自己,带头解决自身问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改正的自己首先改到位。另一方面,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主动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不怕揭短亮丑,敢于纠错纠偏,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用一个个过硬的“小环境”构筑风清气正的“大生态”。唯有如此,才能在弘扬自我革命精神上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切实增强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