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亦林,真的了不起!公司技能大赛又获采煤司机冠军。”在龙东煤矿职工技能竞赛表彰会上,综采二队采煤机司机周亦林发表了获奖感言,受到了参会者啧啧称赞。周亦林,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采煤机司机工作。从链牵引采煤机到液压牵引采煤机,再到电牵引采煤机,他经历了采煤机的全部变革历程。刻苦钻研加上丰富的经验使他多次获得了大屯公司技能比武的冠军,他还被公司聘为采煤机司机首席技师。
爱学习成为了习惯
了解周亦林的人都知道,今天的成就是他平时刻苦努力认真钻研的结果。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7163工作面是独面生产,更是很少有时间休息。但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及采煤机的研究,他把别人用在打牌喝酒玩手机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技术上了。他把平时点滴时间拼凑起来进行学习,日积月累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为更好地了解采煤机等设备的性能,他向技术员要来了采煤机使用的说明书及采煤机性能介绍,反复学习以至于里面的内容滚瓜烂熟,并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一般的采煤机故障根本难不倒他,就连采煤机上哪个部位有多少颗螺丝他都了如指掌。此外,他还学习掌握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采技术,《煤矿安全规程》有关内容他几乎能够背下来。大家戏称他是技术上的“百事通”。他下井时总会带个小本子,遇到问题就详细记录,用什么办法解决,都记得清清楚楚,几年下来有厚厚的一大摞。随着综采工艺的逐步现代化,周亦林的学习也从没停止过,他不光和本队职工进行沟通,还和兄弟单位的综机维修大拿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正是他的勤奋钻研,在公司组织的技奥会比赛中屡获冠军,不仅为矿和本人赢得了荣誉,也调动了身边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营造了班组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
小建议解决了大难题
周亦林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平时喜欢琢磨技术上的事,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解决了许多安全生产老大难问题。在716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最大倾角达42度,随着采煤机往返移动,在挡煤板内重叠布置的电缆极易发生出槽、放大滑现象。由于倾角大,采用加高挡煤板等方式需外加风动绞车等设施,存在安全系数低、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大倾角工作面电缆放大滑的问题,周亦林提出了以下建议并得到了采用:利用大倾角工作面倾角大的特点,将工作面电缆在满足供电长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通过增加电缆折返段重量,使电缆折返段可随煤机沿挡煤板内同步下滑,不仅简单实用,无需增设其他辅助设备,而且降低了材料成本并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从根本上杜绝了放大滑现象,保证了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该方法实施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次电缆放大滑的事故。
高标准干好本职工作
工作中,周亦林从不马虎凑合,总是认真履职,精益求精。矿每一次采煤机更新换代,他第一件事就是找来设备说明书,认真研读,并与现场相对照,直到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近年来,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开采,许多意想不到的设备故障也接踪而至,他总是做到随叫随到。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多出煤,必须保证煤机和机电设备少出故障,才能提高开机率。周亦林作为采煤机司机亦兼早班采煤机检修工,确保煤机完好率成了他最大的心思。他总是充分利用检修时间,持表检查每个部件,尽量把设备故障降到最低点。当井下采煤机出现故障时,他在作业现场盯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为了处理一次故障,他刚刚升井,又被叫了下去,连班作业,他无怨无悔。有一次煤机出了故障,电话通知他时已经深夜一点多,他二话没说骑了电动车就赶往矿里下井,等处理完故障时已经凌晨四点多了。
这就是周亦林,一个极为平凡的采煤机司机,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努力,平凡的人也有出彩的人生。
(作者:郁永刚 颜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