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3|回复: 30

[转贴] 祝福我的第二个故乡

发表于 2016-12-3 21:37: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胜利滨南  王爱荣

    周末休闲的时候,我把过去的影集一个个的拿出来,翻阅着过去我们兄弟姐妹的老照片,其中的一张弟弟2岁多的老照片特别吸引着我的眼球,拍摄于1978年冬天。弟弟穿着一件老式的小棉袄棉裤,一双薄底的娘亲自做的小布鞋,站在当年一分厂大院------也就是我们家居住的简易平房的院子里,旁边还停了几辆车,这就是现如今的胜利油田滨南社区胜滨小区。

    几十年的光阴,弟弟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也随着油田的不断壮大,步入到中年人的行列,沿着岁月的足迹,从历史的沉淀中感悟到胜利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

    其实,我们家的孩子们可以说是有两个故乡的,一个是生我们养育我们的故土;另一个则是早年的一分厂大院。父亲从70年代开始在一分厂保卫科工作,母亲在家耕种农田,操持着家务,供孩子们上学。但到了冬天农活都忙活完的时候,我的母亲就把在家上学的大孩子托付给奶奶照管。每到冬天,母亲就带着没有上学的孩子来父亲这里过冬。由于当年的一分厂还没有发展形成规模,除了只有栋二层的简易办公楼之外,整个大院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由于油田会战初期,许多热血青年背井离乡,参加油田大会战和建设,他们告别了父母,年幼的孩子和妻子,一年几乎回不了几趟家。就这样,母亲和其他年轻的妻子一样,每到农活忙完,就一同来到这里,给会战中的丈夫做做饭,洗洗衣服。记得当年那些临时家属们大都住在用芦苇和油毡纸搭建起的平房里,这样的房子非常简陋,夏天不隔热,冬天如同冰窟窿,如果遇到刮大风或者是下大雨的时候,风会把整个房顶的油毡纸刮掉,大雨也会淹没屋里的一切,不过,即便是职工,他们住的会好一点,最好也不过是简易的砖瓦平房。

    历经30多年的沧桑,我们油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逐渐走向了富裕,早已告别了芦苇屋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林林皆是的高楼民宅和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幼儿园、医院、活动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去基层上班的做上了舒服的专用客车,小区里更是绿树成行,到处是鲜花绿草,一个现代化的和谐小区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石油人在这个大家园里幸福的工作着,生活着…….

    油田历经几十年的沧桑岁月,一张老照片,再现了历史的变革,更见证了我们石油人发奋图强,敢叫旧藐换新颜的创业历程,标志着从胜利走向胜利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这里,我真诚的祝福我们石化和我们油田越来越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7:19: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7:19:2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带来精彩分享,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7:19:34 | 查看全部
点赞.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7:19:46 | 查看全部
玫瑰_53bd8c06d4207d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7:19:57 | 查看全部
你太棒了_547bf7fb49103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7:20: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8:04:30 | 查看全部
问好辛苦的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8:04:43 | 查看全部
转贴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8:04:5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