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机制 助力职工脱贫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漳州市总工会牢牢把握精准识别“贫困职工”这个关键,扎实建档立卡,保证对象底数清、帮扶措施准,甄别贫困职工“帮对人”。
围绕全国总工会关于2020年前实现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的目标任务,漳州市同步开展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与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实现每年解困脱困的户数应达到建档数的比例不低于30%,并对当年新产生的困难职工应按照困难职工建档标准同步建档、同步帮扶、同步解困脱困。
对符合条件的“三种类型”,即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意外致困户,漳州市总随时发现,随时建档,坚持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强化精准识别。严格按照“申请、审核、公示、审批、录入”等五个程序依次进行建档,确保材料翔实完整,程序合理合规,并保留痕迹存档备查。
2016年初在全市开展困难职工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漳州市总坚持动态管理,通过广泛调查摸底、审核确认,健全档案资料,动态掌握贫困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实行实名制管理,档案全部录入贫困职工帮扶管理微机系统。目前全市具有农民工身份、符合建档条件的贫困职工户有4543户,为做好扶贫“扶持谁”提供了可靠依据。
同时,漳州市总工会建立扶贫机制“帮准点”,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签订《市直单位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责任书》,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干部挂钩、县区结对、项目对接等帮扶机制,确保扶贫扶在点子上。
2015年,漳州市总工会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市第四批下派挂钩村南靖县龙山镇坪埔村10万元及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云霄县马铺乡坪水村20万元。
漳州市总工会实行干部挂钩“一帮一”,领导均挂钩联系县(市、区)总工会,建立工会重点工作、脱贫攻坚、帮扶贫困职工的“三挂钩”制度,党组成员分别各挂钩1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选派1名处级干部到欠发达乡镇平和县国强乡驻点开展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钩1户至2户贫困职工户,每年到挂钩点进行指导、帮扶和督促检查1次至2次;市、县两级总工会工作人员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职工,研究制定“一户一法”扶贫措施并具体实施,帮助贫困职工早日脱贫。
2014年起,漳州市总工会建立起9个非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与云霄、诏安、平和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总工会结对帮扶制度,实行县区结对“重点帮”,通过送项目、送资金、指门路等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两年来,9个非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多次前往扶贫开发重点县了解当地贫困职工生产生活情况,慰问走访帮扶对象,听取脱贫意见建议。先后共安排扶贫帮扶资金30余万元,用于工会干部培训、慰问困难职工、职工书屋建设、举办文体活动、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通过交流互动,增进相互感情,促进扶贫工作的交流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