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江西九江石油 黄翼清
长和短,两个矛盾的对立面,站在历史公正的角度上来说,很难分辨出孰高孰下。是长一些好,还是短一点好,这本来不是问题,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在探讨这个所谓的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一寸长,一寸强,这是武学内一个比较经典的常识。手里的兵器越长,攻击范围就越广,威胁也就越大。而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说法就是一寸短一寸险。兵器短,攻击灵活,暗藏杀机。就是这对相生相克的事物,在武学上最终演变出了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器。如果不将长和短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比试,的确分辨不出强弱。
在清朝的时候,男人们总觉得脖子上的辫子越长越好,这一清朝的政治权威诉求最终演变为大家的共同生活习性,辛亥革命后,清朝覆亡,人们受到当时西方先进思潮的影响,主张剪发,发辫由此陈迹。可见,长和短是特定背景条件下人们心理诉求的产物。
看了一篇《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长还是写短》,很有见地,文章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单纯只靠字数长短来划分,更谈不上孰难孰易。直觉上说,长文难写,毕竟字数摆在那,但是现实的码字工作中,能把长文写短,能把短文写好,也都不是一件简单事。末尾指出:文不嫌短,只怕短而不精;文不惧长,只恐长而无趣。写长还是写短,不应去赶什么“时尚”,当长则长,该短则短,这样才好。个人之见,文章的长短在与外在的文体、背景的限制,更取决于作者心理的尺度。
为什么我们总要老生常谈,用大篇幅、花大精力来讨论长和短的利弊。事实上,孙悟空可长可短的如意金箍棒只不过是人们意识形态里的一个理想产物罢了,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找不到这么一个能够随着人们的意念喜好变化长短的物件。我们对于长和短的争辩,只不过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上对真理的追求。长和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历史在发展,我们看待事物的目光也应该是长远发展的。智者懂得审时度势、针砭时弊,不固化于物,不拘泥于形。教条主义是发展的桎梏和藩篱,只有打破常规,因势利导,才能够谋求发展。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还是那句话,当长则长,该短则短,因地制宜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