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6|回复: 0

[转贴] 梦中灵感   陈蕾

发表于 2016-12-6 09:05: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著作等身,但我最近才读到他的成名作、发表于1985年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个梦,下面是他的一段自述——

“1984年的初冬,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宿舍里做了一个梦。梦到一片辽阔的萝卜地,萝卜地中央有一个草棚,从那草棚里走出了一个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她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初升的红太阳,对着我走来。这时起床的号声响了。我久久地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心里涌动着激情。当天上午,我一边听着课,一边在笔记本上写这个梦境。一周后写出了草稿。”

这篇小说第一次调动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他记忆中的童年感受。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没有读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但是大略知道他对梦的一些看法。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梦又常常因愿望而起,正如俗语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作家的创作灵感来自梦中自古就有先例。杜甫的两首《梦李白》就是一个典型: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日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海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诗人一连做了三夜的梦,梦中见到贬谪夜郎(今贵州)的李白十分落魄。诗人担心他路遭不测,掉进江海。并对李白不幸落入罗网,不能实现抱负的遭遇提出控诉!两位伟大诗人的交情跃然纸上,情真意切,成为天下美谈。

苏东坡有两首著名的词也与梦有关。一首是《永遇乐·明月如霜》,另一首是《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东坡悼念妻子王弗的记梦词。阴阳相隔十年之后的夫妻一夜相逢,妻子却还似年轻时候的模样,正在小轩窗下梳妆,但是相对无言,只有千行泪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十分符合梦中的情景。只有对亡妻怀念多年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哀婉的词句。

《宋诗钞 》中刊有黄庭坚的 《竹枝词两首》,诗后附有一段奇文:予既作《竹枝词》,夜宿歌罗驿,梦李白相见于山间曰:“予往谪夜郎,于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迭,世传之不?”仔细忆集中无有,请三诵,乃得之:

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

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

竹竿坡面蛇倒退,摩围山腰胡孙愁。

杜鹃无血可续泪,何日金鸡赦九州?

命轻人鲊瓮头船,日瘦鬼门关外天。

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壁无梯闻杜鹃。

梦中竟能作诗,实在罕见,但这不是作者胡编的谎言。只有日思夜想的人才能在梦中见到李白。奇的是竟能录下李白传授的诗,其实这是作者的“烟云模糊”法,著作权属黄庭坚本人,只不过从梦中所得。梦中灵感犹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只有揪住它不放,才能获得灵气十足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