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巴陵石化 胡忠勤
以前很是喜欢《读书》,前后大约订了三五年,我之所以对这个32开本的读物发生兴趣,是因为一是喜欢里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品位很高,尽管有些文章专业性很强,读起来有点吃力,但这都是知名专家学者或某个领域研究颇有建树佼佼者的发力之作,读一些还是十分是有益的;再就是喜欢看里面的插图的小诗,那是杂文家陈四益与漫画家丁聪珠联璧合的杰作,期期都有,寥寥几笔,寥寥数语,含不尽之意见于字画之外,冷不丁地令人笑出声来,很是有趣。
写一个人物就好比是画速描,画得好是形神兼备,人物本身与观者都会认可。退其次,也要形似,人物传神的东西,内在气质不能彰显于外。但外人觉得像,或者看上去没有丑化之意(漫画也是本着善意的),也算是有劳了。这种情形,也好比是给人物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虽然主人并不觉得很很合身,但心里觉得还是很受用的。因为在观众看来是很令人羡慕的,主人不说,面子是挣足了。也好比是送礼给人,礼物尽管不一定对心思,但是心意还是要领的。
还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说是正面写人物,那么主人的认可似乎是最重要的。反过来,写的是反面人物,评判权不在被写的人,而恰恰在观众手里。对于前者,人之好溢美之词,即便过誉,赞美有加也不为过。而对于后者尽可口诛笔伐,如果稍加同情也会令人为之侧目,大有同流合污之嫌。但是客观地说,无论是对谁都应当以事实为基准,秉笔直书,既不遮遮掩掩,也不添油加醋。
毕竟我们不是史家,不必把自己搞得太过于沉重,亦不是组织考察,写不好耽误了人家的大好前程,欲写之人必有其可写之处,必有其过人之处;有令你感动之处,也是与你性情较为接近者,趣味相投者。先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他人。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能都等到盖棺定论之日再去写,人和世上万物一样都是时刻在变化着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今后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在这个问题上倒不如豁达一些,只要“截止到日前”没有原则问题,“小毛病”也可忽略,古人说,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只要无伤大雅,人常常因为有些小毛病而显得更加可爱。
现在颇为多见的是正面写“反面”角色。这样的“反面”角色,貌似正面,台上正襟危坐,讲起话来振振有词,言之凿凿。而其人、其事公众早已心知肚明,台下的勾当也是人所共知,只是脓包无人捅破,仍然艳如桃李,四处蒙骗欺人。这些年,那些落马者大都曾有人为之作传,为之歌功颂德,一些被撕下画皮的所谓的“大师”、“专家”也有幕后推手为之张目,合起伙来欺世盗名。如此劣迹斑斑却要妙笔生花,这样写来无异于为虎作伥,良心何在?文德何在?污了一卷白纸不说,更玷污了自己的一世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