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9|回复: 11

[转贴] 乡村公鸡

发表于 2016-12-7 08:07: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过去的乡村,谁家没养着几只鸡?几只鸡里有公鸡、母鸡、小鸡,这公鸡就是天然的领队。它红冠耸立,尾羽高跷,目光炯炯,昂首挺胸,领着鸡群这里走走,那里转转。在鸡群的簇拥之下,像将军一样神气十足,威风凛凛。

    它可真不是徒有其表,当鸡群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就舍我其谁地挺身而出,拍拍翅膀,摆出随时准备格斗的架势。遇到群外公鸡的入侵,它岂能坐视不管?那肯定有一场好戏开演了。它咯咯咯地蹿跳出来,啪啪啪地扇着翅膀,脖子上油亮的羽毛根根竖起,眼光如电地逼视着对方,一场厮斗总是难解难分。一旦对方落败了,常常会拍拍翅膀,然后引吭高歌一曲,在妻儿面前自我标榜一番。也有落荒而逃的时候,虽然掉了面子,妻儿也没有责怪和嘲笑的意思,公鸡在短暂的垂头丧气之后,很快就拍拍翅膀,整理好凌乱的羽毛,又神气活现地站在鸡群里,神态安详地刨土、觅食,谁也看不出它刚在恶斗中狼狈败北。

    小时候一个人在地里干活,周围一片死寂死寂,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各种诡异的传说,心里有些惶惶然。猛然间听到村子里一声鸡鸣,就像听到亲人的抚慰一样,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怪不得村里人都说,鬼怕鸡叫,村子里传来的鸡鸣声,心里的“鬼”也被驱赶而遁逃了。过去的乡村,深夜里一般一个人是不出门的。鸡鸣之后,到井里挑水的,下地干活的,下海讨海的,村子里走动的人就渐渐多起来了。接着,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了炊烟。“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一唱真是惊天动地,拉开了夜幕,点亮了阳光,唤醒了村庄。

    和勤劳的乡村人一起走出家门的当然还有鸡群。鸡窝打开,公鸡第一个蹿出来,拍拍翅膀,松松筋骨,咯咯咯地叫唤着,鸡婆、小鸡也鱼贯而出,开始了新一天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它们用利爪刨刨松土,用尖嘴啄啄草丛,人见人怕的蜥蜴、螳螂、蜈蚣遇到公鸡就难逃一死,成为它的美食。有时候不知为什么,会一个劲地把松土刨得尘土飞扬。都说公鸡好斗,它总是不甘寂寞,听到邻居同类的啼鸣,往往会跳上高处,以更响亮、更悠扬的啼声予以唱和,此时虽然没有近身肉搏,但也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此起彼落的啼鸣,给沉寂的村庄不断注入生机。

    在农耕文明的社会里,公鸡高亢嘹亮的鸣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乡村的一种符号,陶渊明描述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最典型的田园风光的景象。它还是社会安定祥和的象征,《孟子》云:“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老子》亦云:“乐其俗,安其居,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他们都用鸡鸣犬吠来形容百姓的安居乐业。它也是催人奋发的号角,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祖狄的闻鸡起舞,都是鼓励鞭策有志之士珍惜时光,发奋努力。

    几千年来,公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啼鸣着,忠实地为乡村当好报时的信使,并点缀着乡村的景色,生动着乡村的日子。乡村里如果没有公鸡,人世间就少了许多生机意趣和欢乐气息。乡村确实不能少了公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08:59:07 | 查看全部
问好辛苦的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08:59:24 | 查看全部
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08:59:3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08:59:3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5:51:47 | 查看全部

回 1楼(zzczzc) 的帖子

感谢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5:51:59 | 查看全部

回 4楼(zzczzc) 的帖子

问好!周三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17:16:5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17:17:02 | 查看全部
发帖,回帖是美德,问好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17:17:09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周三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