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1|回复: 2

坚持“从谏如流” 方能凝聚共识

发表于 2016-12-7 19:17: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各种不同意见都必须听取,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东汉史学家班彪《王命论》中有一句话,“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谏”指直言规劝,“从谏如顺流”就是说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以此赞扬汉高祖刘邦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在古代社会,帝王能否采纳臣子的意见往往是决定国运盛衰的主要因素之一。汉高祖刘邦“从谏如流”,开创了“英雄陈力,群策毕举”的良好局面,所以成其帝业。这与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
  坚持“从谏如流”,才能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纵览中国古代盛衰更替的历史,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往往是良政善治的开端;壅蔽言路、闭目塞听,常常是政治衰败的前兆。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一代良臣魏征勇于进谏,“君明于上,臣直于下,谠言直谏,蔚然成风”,开创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使华夏声名远播、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以人为镜”、“从谏如流”更是传为千古美谈。进谏和纳谏,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善于开展批评,善于接受批评。领导干部应自觉树立“从谏如流”的意识,既要有“纳谏”胸怀和气度,也要有“进谏”勇气和担当,既能虚心纳谏,也要善于以上谏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
  坚持“从谏如流”,才能监督好权力的正确运行。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让干部“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必须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的体制机制,始终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要完善人大、政协、监察、审计等体制内的监督机制,更要健全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百姓监督等体制外的监督机制。使干部的所有权力始终运行在监督之中、约束之内,确保干部不放肆、不放纵、不逾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9:20:02 | 查看全部
坚持“从谏如流”,才能畅通和规范意见渠道。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从谏如流”就是让个人意见有地方说,形成畅通的群众个体表达诉求渠道,搭建对话沟通与相互协商的平台,使个体倾诉心声便捷、表达意愿顺畅、反映情况及时。“从谏如流”方可“择善而从”。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想问题、办事情,还是作决策,都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尤其是需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包括反对声音。这既是民主作风的需要,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更好开展工作的客观要求。
  坚持“从谏如流”,才能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越是要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大家一起想、一起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就能更好发挥。不容谏,则难以凝聚人心、集中众智,也就不可能“择善而从”。只有坚持“从谏如流”,才能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以抓落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才能取得丰硕的改革成果。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才能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从谏如流”正逐渐引领党内生活的新风尚,并将真正地化为信念,化为方法,化为德行,不断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9:20:0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