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0 07:03:59
|
查看全部
第三,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行为,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模仿才能形成。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学会游泳,仅仅依靠背诵口诀,熟记手册是没用的。必须依靠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将技巧转化为熟练,并且最终成为自主无意识的习惯行为。企业文化也是一样,仅仅依靠书面口头上的理念、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宣贯是没用的,必须将其转化为员工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要从员工最现实,最具体,最细微,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制度规章,操作规范等具体措施,落实到员工每时每事的行动当中。所以,那些只是陶醉于“提炼”“宣贯”“落地”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实际没有任何益处,也形不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第四,战略和文化的实施和运行,需要依靠企业执行与督导双轨体制。如同人体内有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植物神经一样,执行和督导是保证指令下达、正确执行、信息反馈、纠偏引导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中国人民解放军很早建立的军事主官与政治委员的双轨体制,就是军队战斗力的最佳保障。阿里巴巴的马云深谙此道,在企业内就建立实施了这种双轨体制。执行与督导双轨制是否存在,是鉴别真假企业文化的试金石。没有双轨体制的企业,如同一个独臂英雄,瘸腿好汉,是不可能走得正,行得远的。
第五,必须将企业文化当成一种活的机制,而不是什么文字体系,门面装修,标准模具,精神枷锁,口号标语,精神鸦片,心灵桎梏,教条主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活的机制,是与企业战略密切配合,为企业经营实际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就是培育和强化这种机制,使之能够像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一样有效运行。企业文化的机制作用包括动力机制,引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六个方面。神经元细胞和间质组织,只是构成神经机制的结构条件,不能代表神经机制本身。同样地,理念,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也只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内容元素,不能代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活的机制本身。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重形不要神,不能只是为了“提炼”理念体系。
第六,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习惯性行为,就容易导致保守僵化倾向。越是强势的,成功的,辉煌的,悠久的企业文化,就越容易陷入封闭保守,落后僵化。就像一个人总是喜欢习惯性动作一样,如果没有主动意识的改造,是很难自己改变修正的。拒绝学习与创新,就使得过去的成功经验,容易变成未来的失败陷阱。因此,企业战略要激发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创新机制,让企业文化时时处处保持生机活力。鲜活生动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使企业战略更加具有先进性,前瞻性,预见性,适应性,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有效调整变革,使企业永远保持生机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