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来勇
我的心里有一盏灯,那是一盏无比温馨的小夜灯。小时候,半夜我想去洗手间,只要轻轻喊一声“爸爸”,睡在大床上的父亲立即打开小夜灯。
那时,我觉得父亲很神奇,神奇到我才喊出第一个“爸”字,父亲就起身了,即便他睡得正酣,或者喝了酒。等我自己做了父亲,才知道,这种超强的反应能力是一种本能,是写进生命基因中的遗传密码。
或许是因为床头那盏小夜灯带来了缘分,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一直有灯相随。
每年的除夕夜,我会提一个灯笼,和小伙伴走街串巷,在阵阵鞭炮声里感受新春。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父母总能想出办法,省下一笔小钱,让我和妹妹在春节这一天,换上一身新的行头,漂漂亮亮出现在柔和的灯光下。
稍微长大一点儿,我悟出了灯里藏着的童话故事。七夕的夜里,我到河边,放下自己做的莲花灯。看着渐行渐远的灯,我一本正经地咀嚼着似懂非懂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追着灯走到石桥头、打谷场、茶馆里,听旁边的人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最后自己也写了不少故事。
秋天,蟋蟀低吟,留下了我对灯最实用的记忆。夜里,我时常手持强光手电筒,在砖石瓦片里寻找,期待捉到传说中的“蟹壳青”等珍稀蟋蟀品种,一洗与小伙伴在蟋蟀大战中屡战屡败的“耻辱”。
时光流逝,胜败在我的记忆中淡去了。小时候让我怒火中烧的“敌人”,逐渐变成了浓浓乡愁的一部分。
冬夜,我手提一盏自己雕的、防风又防雪的萝卜灯,踏雪不寻梅,只为求知——那时到乡下的知识青年当中,有很多人拥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在灯光下,他们教会我认识未知的世界。
这些事情都过去了。
如今,最暖心的灯是女儿床头的那盏小夜灯。每次,夜里听到一声“爸爸”,无论我睡得有多深,都会立即打开那盏小夜灯。这是一种传承,是我从我的父母那里传承的关于灯的基因。
11月19日,我和朋友到南京的中国石化加油站易捷便利店参观,结果参观变成了抢购:面对易捷便利店里造型别致、功能多样的小夜灯,我们爱不释手,慷慨解囊。
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小夜灯,一盏跟我心里那盏灯一样的小夜灯。灯里,藏着一个最纯真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