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型的鉴别
每个时期的金铜佛像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和风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多接触实物,细心观察实物,或者参考有关佛像图册和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一般说来,伪器有全新铸造成像和拼凑嫁接改造两种。
全新铸造者基本有依照物,尽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甚至十分接近,但总不免有破绽。比如笔者曾过手一铜像,一眼看去绝无毛病,造像特征、雕刻风格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宋初的菩萨铜像。铜像为半跏坐式,一足踏下座,由于这类菩萨像是像与座分铸,可装合、脱卸,因此座与菩萨像之足底是一个嵌合的接触点,座上是一榫头,足底则凹入一小块,似有半厘米深。而此件菩萨像缺座,由于造型与其他真品完全一致,亦作半跏坐式,因此理当有莲座相配,而且应在足底部找到与座接触的凹块;但此像不见,只是在足底浅划上一个四方形痕迹,可能是作伪者见到的真品无莲座,见足底有一凹入部分,不知何意,随意模仿一下,故留下了一个并不显眼的作伪漏洞。
另一种是拼合、改造的佛像。这种造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件佛像都是残器,如甲物主尊部分在,失光背、佛床等,而乙物仅存光背、佛床,于是作伪者合二为一,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佛像拼成一件完整器物,甚至出现缺乏常识地将唐代佛床、光背拼合在北魏佛像上的笑话。第二种是佛像为真品,佛床、光背为伪作,甚至画蛇添足,将原本就没有光背、头光或佛床的佛像,凭臆想加铸那些原本没有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