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入冬以来,严寒频袭,儿童肺炎也进入高发期。据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称首儿所)监测显示,北京地区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流行趋势。首儿所细菌研究室研究员孙红妹提醒,“从2015年5月份开始,首儿所呼吸科病房送检的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开始升高,12月份达到56.8%。”肺炎支原体每3-7年流行一次,本次流行可能会持续1-2年。
肺炎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约有70-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引发的疾病,比艾滋、疟疾、麻疹任何一种疾病更易导致儿童死亡,约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15%。仅去年,肺炎就造成约92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98%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儿童肺炎转重症仅一步之遥,提防肺炎链球菌侵袭婴幼儿
“每到冬季,医院病房里都会住满肺炎患儿,其中不乏重症感染患儿。”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丁翊君医师说,对儿童肺炎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因为孩子肺部受到感染后,病情发展瞬息万变,从轻症转为重症肺炎往往仅一步之遥,尤其是针对1岁以内、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
贵州省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朱晓萍主任医师表示,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肺炎链球菌就是可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我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性感染病例数占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有专家认为,肺炎链球菌不仅是小儿肺炎的主要“元凶”,还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等疾病,其中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病死率高达50%。同时,肺炎链球菌疾病还可能导致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肺炎链球菌广泛定植于人类鼻咽部,依靠飞沫传播,儿童是其主要携带和传播人群。一旦天气变冷,加上孩子感冒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差,肺炎链球菌就会跳出来,入侵身体多个不同部位作祟,导致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有数据显示,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因为婴儿体内母传抗体在出生后3-5月龄降至最低点,此时人体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病。我国每年大约有3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感染的相关疾病。
要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其实并不难。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及早进行预防接种,是儿科专家普遍推荐的对抗儿童肺炎球菌疾病最有效方法之一。出生后到1岁多阶段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建议在这个阶段接种疫苗,可用于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
但造成肺炎的因素除了细菌,还有真菌和病毒,肺炎球菌疫苗并不能预防后者。朱晓萍建议,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需求来判断是否接种疫苗。要防范肺炎,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拥挤、环境空气污浊、父母吸烟等都会导致孩子患上肺炎。
北京进入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年,学龄儿童最易被感染
孙红妹指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除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首儿所细菌研究室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一直坚持对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进行监测,所监测的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趋势跟亚洲、国际的流行趋势相同。
孙红妹提醒,支原体肺炎的好发人群是学龄儿童和青壮年,家长应引起重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她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与呼吸道感染症状很像,包括咳嗽、咽痛等,要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病原、抗体、基因等实验室检查,以便确诊。
目前,我国肺炎支原体耐药率为90%-100%,远高于美国的13.2%。根据首儿所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一差异并非中国医生滥用抗生素所致,而是与肺炎支原体流行基因型的地域差异关系密切。通过对中、美两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基因型分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MLVA4-5-7-2基因型与肺炎支原体耐药相关的新观点。
感冒和肺炎最易混淆,三招教你揪出小儿肺炎
冬季也是感冒频发季节,而肺炎在初期通常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烧、呕吐、耳痛、咳嗽等,这些和感冒的症状较为类似,家长很容易将其当成普通的感冒来对待,学会分清感冒和肺炎有哪些不同症状非常重要。
感冒和肺炎其实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先是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如果这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续发展,数天后就会出现咳脓痰、黄痰,出现继发细菌感染症状,并发展成扁桃体炎或者支气管炎;如果病人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气短或胸痛,就要考虑是否已引发肺炎。
气促是肺炎的最主要和常见表现,但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隐匿性的特点。朱晓萍表示,肺炎的主要表现有发热、寒战、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家长应运用“一测二看三听”的方法,掌握一些症状的分辨,当不能明确病情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一测”:是指测体温。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会儿;小儿感冒也发热,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较短,用退热药效果也较明显。
“二看”:看呼吸、看精神、看饮食、看睡眠。1.看咳嗽呼吸是否困难。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或喘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紫,提示病情严重。2.看精神状态。小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等。3.看饮食。小儿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4.看睡眠。小儿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三听”,是指听孩子的胸部。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
朱晓萍特别提醒家长,一旦孩子出现咳嗽、吸气困难、发绀等症状时,应马上送医院。
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