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1|回复: 0

一条人命10元钱?谁偷走了我们的良知

发表于 2010-2-26 11:26: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除了戏文故事,在现实社会,一件事上能同时照见人性之极端善恶的并不多见,比如两天前发生在南京城里的这一幕:面对一个情绪失控、意欲到长江大桥上了却年轻生命的女孩,南京两位出租车司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举动,一个再三劝慰并拒载,想方设法阻止女孩轻生;另一个却垂涎10元车资,不顾前者的劝阻,将女孩拉至长江大桥后扬长而去。

  若不是前一个司机锲而不舍的跟踪、拦截并及时报警,这个一时想不开的女孩今天也许不会坐在温暖的家里了。不过,这个幸运的结局并不能减少人们的痛苦与不安——仅为了10元车资,置一条鲜活的生命于不顾,类似湖北“绑尸要价”一类的极端的冷漠,如何会在我们社会频繁上演?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良知,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冰冷陌生?

  有人说,这是商品经济大潮冲垮了我们本就脆弱的道德堤坝,是金钱蚀掉了人性。但为何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尚未登顶,社会人际关系却已跌入谷底?究竟是市场经济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还是因为失去了信仰,没有束缚的心迷失了方向?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提及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喜欢回忆过去,而不愿意多想想未来。一位网友跟帖说,因为我们看不到未来。是的,许多人的确“看不到未来”,但并非是“看不到”,而是太专注于当下,太过现实,而忽视了未来。

  只专注于当下,缺乏信仰,人的目光所及自然不会太远。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看到的,是可能发生的经济交易;看不到的,是永恒的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遵从。面对他人“不要带她去大桥,她是去自杀的”的提醒,无良司机就能如此理直气壮地回答—— “(这)跟我没关系,跟你也没有关系。”也许,在无良司机看来,陌生人之间的这份关心,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变现,毫无存在的必要。

  除了信仰,我们还缺乏护佑社会良知的制度系统,我们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良法还或许不够。一些原本不合时宜的法规,让许多人放弃良知,选择了集体不道德。比如广为人诟病的“拆迁管理条例”,面对合法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人们不得不选择暴力抗迁;面对法律所保护的拆迁机构的利益最大化,有些人不得不铤而走险,通过假离婚、假过户等等种种造假行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徐本禹曾经谈到最令他害怕的事情时说,他最害怕失去良知,“当一个人的内心良知泯灭,再不能被人世间任何美好的事务和感情所打动,我觉得那会令我感到绝望。”一个人如此,一个社会失去良知又将会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