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5|回复: 3

茯苓为何被人称“四时神药”?

发表于 2016-12-13 13:49: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王红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茯苓,又名松腴、不死面、万灵桂,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茯苓的生长环境很有特点,是抱着松树根生长的。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早年间,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茯苓的传说,据说茯苓是种很神秘的东西,如果松树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树上一定会有寄生草本的菟丝子。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也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宋朝的名医钱乙患有风湿病,他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他让自己的亲戚到东山上去采茯苓,找到菟丝子以后,用火烧,烧到菟丝子的根部的时候,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


茯苓味甘、淡、性平,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茯苓也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茯苓的最大药用价值是渗湿利尿,但加工品种众多,药效亦有所偏重,如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所以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早在我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清宫中,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她容颜娇美也与常食茯苓有关。其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


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得最多的一味药就是茯苓,这说明茯苓是为广大医家所重视的一味药。


(作者北京朝阳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红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14:21:49 | 查看全部
欢迎屈老师光临健康养生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14:21:58 | 查看全部
屈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14:22:05 | 查看全部
希望屈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