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邱建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当网络上渲染“双十一”的购物广告铺天盖地的时候,我猛然察觉,日历已翻到11月11日。四个并排的阿拉伯数字“1”——这本来应该略带忧伤的一行数字,硬生生被套上了狂欢和购物的马甲。
不过,在这个日子,单身的年轻人还是感谢电商的:可以光明正大地狂欢,掩饰一下单身狗的悲伤了。
曾经,我每逢这个日子出门,总觉得心里别扭:一个人出行,好像在向路人坦白“我是单身狗”。后来,我干脆不出门了。不出门能干啥?只能上网。于是,电商网站成了发泄的平台。
回忆我的人生路,我经历了20多个“双十一”。在我小时候,这个日子并无特别的说法,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该打闹的打闹。情绪大起大落的孩子,只是凑巧在这一天闯了祸。
这个日子开始被关注,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和弟兄们有大量空闲时间,加之荷尔蒙的催化作用,“光棍节”的说法传开了。那时,铺天盖地的横幅在男生女生宿舍出现,每一个横幅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十分诙谐。
大学里的“光棍节”充满了欢乐。大量不敢开口的男生女生,在这个特殊日子“曲线表白”。我的“光棍节”,一直都是在帮助弟兄们“曲线表白”的情境下度过的。
看到哪个兄弟春心萌动却不敢大声说出来,我就和其他兄弟怂恿他。比如,把他精心打扮一番,再订个包厢,把那位姑娘约出来吃饭,不经意间把他们撮合在一起。当事人呢?有的故作深沉,有的半推半就,有的尴尬无语。反正,撮合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天黑了,那个夜晚总是不寻常的。两个人成了,我们皆大欢喜,开展一场活动,将气氛推向高潮;不成,我们找一个烧烤摊,陪着失意的兄弟借酒浇愁。于是乎,人为的,“光棍节”充满了荷尔蒙的味道。
我工作以后,赶上电商对“光棍节”进行改造。我也曾经睁开疲倦的双眼,守着嘀嗒作响的闹钟参加零点的狂欢,在接下去的一段日子里一边收快递、一边“吃观音土”度日。渐渐地,我不再关注这个日子,不再觉得要在这个日子买点什么。它,变成了很寻常的一天。
老人常说:“人越大,越孤单。”在我看来,长大带来的不是孤单,是激情的消失。如今,在没有激情的“光棍节”,我在屋子里泡一杯茶,回忆那些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寻找那些久违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