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回复: 1

[转贴] 乡村裁缝铺

发表于 2016-12-14 16:49: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小时候,我们的村庄的街市,在四邻八村里算是比较繁华的,有一个集市,一个供销社,还有各种杂货铺和工匠铺。其中有三家裁缝铺,两家是外姓人经营的,一家是本村人经营的。外姓人经营的裁缝铺都是前铺后居,本村人经营的一间房子前后隔开,前面放着剪裁的案板,也算是铺面,后面是放着缝纫机的工作间。

    当年,乡村人的生活都十分拮据,农户人家仍然保留着旧社会的穿戴习惯,穿的对襟衫、缅裆裤,一般都是家庭主妇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而乡村干部和乡村教师等“有身份的人”穿的中山装,则引领着乡村的穿戴时尚,一些家境较好和要结婚的年轻人,也穿上了中山装和新潮的服装。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乡村,几乎看不到卖成衣的,中山装等较新式的衣物就要到裁缝铺去做了。

    记得三家裁缝铺中,生意最好的是本村人开的那一家。他们凭借本乡本土的优势,招徕着许多本村人的生意。外姓人的那两家,其实也早已融入这个村庄之中,他们本着和气生财的古训,热情地接待来自村内外的所有客户。见到本村熟悉的人,也跟着本村人“哥嫂叔伯”地称呼着。只是由于本乡本土彼此之间更熟悉,就多了一点信任感和亲切感。

    那时候布是凭票供应的,做新衣谁敢不精打细算?所以往往在做新衣之前,要先到裁缝铺咨询一番,做一身或者一件衣裤要买多少布,买什么布。裁缝铺的铺主也深知农家人的不易,会先给你量一量,然后告诉你,要买什么样、多少尺寸的布料。在供销社能买到的布料品种十分有限,所以他们对各种布料的宽窄、缩水程度都了然于胸,他们的建议你不能不信服。也有客户拿来现成的布料,向裁缝请教着适合做什么,不管最后有没有达成生意,他都不厌其烦。如果你想做一件衣服,事先买好布料到裁缝铺一量,发现布料和所需的有出入,布料不足会建议你买一点无需布票的白坯布做口袋,多余也会给出适当的建议。在铺主和客户之间,既有委婉的讨价还价,更有设身处地的沟通,感觉就像一家人在商量着做事。

    在那个年代,乡村人的穿戴,没有任何的矫情,更没有眼下流行的各种奇装异服,色彩也十分单调,找不到所谓的性感和妩媚。但裁缝铺的裁缝人,作为匠人,他们不仅把裁缝作为自己的生计,还保有一颗古老的匠心,一代代守着清淡的日子,守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专心致志地做好手中的那件衣裳。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都以一颗恒定的心,在嘈杂的街市旁,在逼仄的铺房里,不急不躁,对工作注入自己的专注和温度,把皮尺和剪刀当作画笔,慢慢描绘着能在时光中绽放的永恒的美,创造着清贫生活中的美好。他们所做的工作,不仅需要手艺,更需要虔诚和庄重,以对自然和物质的敬畏,供奉着自己的匠心。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一些事物在消失,一些事物在诞生。裁缝人和各行各业的工匠一起,构建了乡村人烟繁茂、生机勃勃的街市,描绘着乡村生活的美景。现在人们的身上衣都出自生产流水线,乡村裁缝铺早已不见踪影。手艺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文明发展途径、一种传统文化载体,它凝聚着国人的信仰、历史、思维、习俗、语言、风格、气质、心理等。在社会生活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手艺在悄无声息地消失,当你猛然想起时,一些过往早已无法挽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09:13:45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