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4|回复: 1

[转贴] 盐湖落日

发表于 2016-12-14 16:54: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冰

央视播出《神奇盐湖》旅游文化节目后,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为更多的人所熟悉。特别是今年金秋十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发射成功,两名航天员之一的景海鹏,就是盐湖边土生土长的运城人,由此助推了盐湖热的进一步升温。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观盐湖泻银、赏硝淞雕玉,赞池盐文化乃至朽木之美。所谓朽木,是盐湖在开发生产中,立于湖水中的木桩,历经风蚀雨侵而不朽,见证了盐湖生生不息的荣辱兴衰。


    朽木不朽、岁月留痕,让人感慨世事沧桑。有喜欢摄影的朋友,近几年拍了不少盐湖的片子,春夏秋冬各有神韵,但总是不满意——他想拍出一种只可意会的厚重感。我对摄影很外行,如影相随几回,便觉得盐湖之沧海桑田,最摄人心魄的影像,应该定格在晚秋落日。日渐稀少的飞鸟,落红相怜的草木,以至混沌微澜的湖面,一排朽木以弥坚不屈的姿态,守望着夕阳如血。秋风萧萧兮,逝者如斯。看渺茫天际,云卷云舒,疾风劲草,金戈铁马。盐湖的落日,壮哉!


    摄影讲究角度。拍盐湖落日,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央视聚焦神奇盐湖,就是探寻盐湖久远与深厚的历史。从《山海经》描述“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到《梦溪笔谈》诠释“解州盐泽之南,秋夏间多大风,谓之盐南风”;从《南风歌》咏叹“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到民间演义黄帝战蚩尤的神话传说。这些史脉文宗清晰勾勒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初始图。运城,中国唯一因盐池而设立的盐运专城,孕育了最早的商业萌芽。以文化的视角看盐湖落日,便平添了几分悲壮和诗意。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烟波浩渺的湖面之远,与堤埝蜿蜒相连的,是晚霞浸染的云层。井田格化为无形,龟背石隐于无声,天地之间是一种肃然的幽静。偶尔有飞鸟掠过,也是旷古的天籁之音。太阳以壮士断腕之势缓缓落下,霞光如剑刺破金色的云帘,散落一池的铜盔铁甲。可以想象,为争夺一方盐资源,氏族部落揭竿而起;可以想象,为一方黎民安居乐业,舜帝于卧云岗上抚琴吟唱;还可以想象,万千盐工日夜劳作的背影,余晖渐渐模糊了光亮,浮云又如山峦般隆起,在暮色苍茫中归于沉寂。


    由盐湖落日联想到晋商的兴衰。运城盐湖是晋商的源头。殷商时期,“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尚书·说命》)之盐,就是指运城盐湖生产的盐。人之喜怒哀乐愁,离不开油盐酱醋茶,利益交换因盐而应运而生。自春秋时期的猗顿始,一代一代的商人把运城的食盐运出去,以至明清时代的盐商,背井离乡、忠义而为,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晋商之路。如今,我等后辈如此纠结晋商的衰落,更多是背负了传统的文化之重。世界万物必有因果,如这盐湖的日月和风雨。千百年来,日光的暴晒和南风的涤荡而成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阳光每一天的普照,对盐湖来说都是上苍的恩赐。而盐湖落日便是一种涅槃,更是一种重生。


    有个与航天、盐有关的旧闻逸事。2005年10月5日,俄美两国的三名宇航员抵达国际空间站时,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盐和面包。时至今日,欧洲许多国家对来访的客人,首先是献上盐和面包以示尊重。面包,蕴含着一种禅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盐成为一种精神图腾,才有了敬献食盐的佳话。对运城盐湖来说,盐是虞坂古道伯乐相马的商业初心,盐是锁阳关口唇亡齿寒的诚信之源。读懂了盐文化,便读懂了盐湖史诗般的恢宏。如此,怀着虔诚和敬畏,盐湖落日不会是命运交响的最后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09:15:22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