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吊车”
“吊车不是冷冰冰的机械,你对它好,一点一滴都会记在心里的!”12月13日安徽电建一公司操作工张士利在向学员传授吊车保养要领时动情地说。
张士利是7250履带吊操作工,这台吊车是名副其实的“老寿星”,按照机械寿命推算,“服役”了23年的它,相当于“百岁老人”,目前它不但“身体”硬朗,完好率达95%以上,而且“身手”敏捷,仍作为吊装的“主力”,奋战在施工现场。据统计它挣得机械台班费,够买回10台同样的吊车。
夏季和冬季吊车保养的“窍门”
吊车操作工最怕冬天和夏天。寒冬腊月气温低,吊车难启动,要搬来几个电瓶,接上线,“帮”一把,才能启动起来。而张士利的7250却不要“帮”,冰天雪地里,气温零下十几度,“一把火”就来,轻轻启动,发动机就轰鸣起来。
张士利有个“窍门”。下班前,吊车电瓶“穿”上棉袄,天气寒冷造成电瓶存储电量降低,用旧棉袄把电瓶包裹起来,起到保温的作用,保证了电量的存储。电瓶电量充足,发动起来当然轻松了。
怕夏天是因为高温水箱好“开锅”,放掉水箱里沸腾的循环水,再去拎凉水灌满到水箱,非常麻烦不说,还会加速发动机的磨损,影响其寿命。张士利在夏季来临之前,早就把水箱里里外外清洗的干干净净,用软毛刷轻轻洗刷水箱散热片上的油污,高压气筒反复“吹”,直到每个散热片都畅通才停手。他还养成一个习惯,夏天每次作业前,先用鸡毛掸掸去水箱散热片上的灰尘,再用湿毛巾擦洗一遍,然后再启动吊车。水箱散热片如同我们人的毛孔,毛孔舒畅开来,吊车就不会“开锅”了。张士利说,这个办法虽然“土”,但很有效,他1999年上7250吊车的,从没“开锅”过。
“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吊车”
“保养吊车不能只停留表面,打打黄油,添加油液就完事了,而是要深入的‘里层’!”张士利介绍自己的保养心得。
别人保养周期是按照台班数来计算的,1个台班8小时,依此来进行润滑,更换油液。张士利说这样保养不科学。他是按照发动机实际运行时间来确定保养周期的,从开启发动机时他开始计时,工间休息时间,吊车不运转,不能算,要抱去休息时间。
保养周期为什么一定要精准。他说,没达到保养周期时间,提前去保养是不必要的浪费。超过规定周期,滞后保养,润滑油液的黏稠度会降低,润滑效果大打折扣,对吊车核心附件造成肉眼看不见的“内伤”,影响吊车功效,降低使用寿命。
夏天使用什么规格的黄油,冬季该用哪种,都要丁是丁卯是卯!张士利说,在季节交替之际,他换润滑黄油,用黄油枪把老黄油“挤出去”,直到看到新鲜黄油才放心。这是防止新老黄油成分不同,掺和在一起起化学反应,影响润滑效果。
除此之外,张士利还有认得“日语”的本领,说到这个本事,他更正说,不会读,只知道单词的意思。
这台日产吊车,随车的说明书,附件名录等砖头厚的4本资料,全是日语原文。这不行,像天书一样,没法对电子阀、液压系统维护保养啊!又找不到翻译过来的,对日语一窍不通的他,跑到书店买来日汉语词典,用了3个多月才“翻译”成汉语。资料太多不能放在吊车上,他就抄写一份放在操作室,工间休息时拿出来,和吊车上的“实物”比较,遇到不知道内部结构和原理的小附件,他利用休息时间到维修间找更换下来的旧件,拆卸解体,找修理工师傅请教。
时间长了,他看到吊车上的日语单词便知道名称,构造原理,易发故障点,保养要领等。哪一组电子阀“接口”处容易松动,多长时间要检查,哪一个液压件该换密封件了,张士利都在维护记录上标注的清清楚楚。(夏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