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
中国要实现自己的话语权,最重要是真正认识作为话语权核心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话语权已经成为世界话语权关键表述之一,对中国来说,西方表述的中国文化话语并不能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那么,怎么自己表述中国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避免中国话语权的旁落,成为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融通中外要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实际情况和立场主张;在新的表述方面要反映出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国情表达清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属性是中国经验的理论基础。中国经验在西方人看来,认为就是经济模式。如果将中国的成功都归结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难免有失公允。这其实是西方国家有选择性的忽视。这种选择性忽视就是要求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将关注点都落在经济问题,不将注意力放在意识形态上。中国的成功一方面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中国文化中马克思主义属性。中国经验有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构成。所以,没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就无法理解中国近三十年以来的成功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必须反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资本主义文化霸权话语格局为中国提升文化话语权设立诸多障碍,不可否认,当今世界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文化还是占据强势地位的话语,西方要求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从本质上看,其一,是让中国承担以前西方承担的经济物质责任,例如要求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听从西方出钱出力。其二,开发中国本土市场,特别在文化产业,例如放松对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管制,使西方外来文化可以更容易地进入中国。其三,要求中国遵循西方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规则,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我们要坚决与这样的行为进行斗争,这也反映出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国际背景。众所周知,世界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大多建立在西方话语体系基础上。中国必须学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内,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话语权,以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理论支撑,努力争当世界文化话语主导者。
总之,当今时代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如何使中国文化思想与世界话语协调共存,是当前我国融通中外的现实问题。世界话语权的本质,就体现在意识形态为主体的争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话语权斗争,使人类的思想领域不断的进步。所以,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话语权建设,不仅对中国,更是对世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为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历史性的解释学’思想研究”(14YJC720015)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