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机关干部接地气很重要。多接地气,才能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带着深厚感情去联系群众,就可能是‘作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党员领导干部“接地气”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党员干部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增强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解决好接地气的问题。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群众就是“地气”,须臾离不得、疏远不得,不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执政智慧与力量源泉。“接地气”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利益。概括地讲,就是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干部擅长讲大道理,不会讲小道理,喜欢讲空话、套话和官话,不会讲实话、大白话,说不出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有的干部订计划、做决策、办事情,拿不出主张,提不出方案,或者在不同的思路上左右摇摆,犹豫不决。讲话讲不到“点子”上,做事抓不住要害。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都是因为有的党员干部缺少干事的底气。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有的党员干部不“接地气”,接触实际太少,脱离现实太远,对具体事情、实际状况把握不准、研究不够、了解不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皮毛,不知就里。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接地气”补“气”。党员干部“接地气”,就要心往下移,迈开双脚,带上“真心”捎上“实意”下基层,不搞官僚主义、不搞形式主义,自觉走进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以“真诚的心”赢得“群众的心”;就要身往下沉,融入群众之中,说老百姓的话,办老百姓的事,与群众打成一片,体察群众的疾苦,进千家门、听千家言,做到“身心合一”、“身行合一”,让“好心好意”真正变成群众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实惠实事”;就要力往下使,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他们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他们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全心全意全力,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党员干部的“力”能够转化为广大基层群众的“利”,真正惠及百姓民生。
树木“接地气”,则枝壮叶茂,参天挺拔;花草“接地气”,则葱翠欲滴,争相吐艳;庄稼“接地气”,则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无数实践都证明,凡是“接地气”的法规制度,执行起来都有的放矢;凡是“接地气”的工作部署,落实起来都成效显著;凡是“接地气”的党员干部,成长起来都大有可为。“接地气”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做好工作的切实要求。其思想核心在于心系群众,具体表现在于深入实际,精神实质在于求真务实。党员干部只有“接地气”,才会干事有底气,更好地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更好地把老百姓的事真正装在心上,真正走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为人民服务。
(作者单位:宜昌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