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6|回复: 2

打好转型“组合拳” 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表于 2016-12-17 13:39: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涟源位于湘中腹地,湖湘文化与梅山文化交融于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催生出独特的历史文化。近代以来,从这里走出了李续宾等数十位湘军名将,以及辛亥革命元勋李燮和,开国上将李聚奎,“两院”院士张信威、曾益新、廖湘科,文化名人谭谈、颜家龙、王鲁湘,商界巨子梁稳根,著名慈善家彭立珊等杰出人士。涟源工业基础雄厚,素有“煤炭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1987年撤县建市,成为全省的工业重地。但由于过去市内的产业过于依赖资源,“十二五”期间,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涟源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是抱残守缺?还是壮士断腕开辟新路?涟源毅然选择了后者。
  涟源以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契机,开始摒弃传统资源依赖,开启全新转型之路。虽然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工业产业体系“船大难掉头”,但市委、市政府改造推动转型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坚定、从未动摇。“十二五”初就关闭了当时最大的纳税企业顺鑫钢铁,到“十二五”末,全市100多家煤矿关闭到只剩40家,小型水泥厂几乎全部关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整个“十二五”,涟源都在探索转型、推动转型,传统产业提质改造,接替产业应运而生,现代农业加快崛起,旅游产业成功激活……涟源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回望“十二五”,我们惊喜地发现,涟源竟在传统支柱产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年均10.7%的GDP增速,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2010年的1.6倍、2.0倍、1.7倍、3.1倍。先后荣获“省卫生城市、旅游强市、文明城市、平安县市”等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和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快进县市。2014年,涟源被评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进县市。2015年,涟源市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绩效考核和全面建成小康工作均位列娄底各县市区之首。
  “转型,依然在路上”。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空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涟源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异常清晰。“我们必须以破釜沉舟、只争朝夕的勇气推动全面转型,努力保持发展加速度。”市委书记谢学龙坚定地说:“加速转型、加快发展,必须成为全市的共识和‘十三五’时期的主基调。”在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上,涟源确立了建成“三区两基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先行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省应急产业基地、全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区域性旅游休闲养生中心。
  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在发展的舞台上比能力、比作风、比奉献,迈出了“加速转型、加快发展”的坚定步伐。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5%、 13.5%,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娄底市平均水平。
  117万涟源人民正奋力开启经济转型时期的新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7 13:39:48 | 查看全部
致力深化改革,增强动能活力
  今年来,涟源认真贯彻中央、省、娄底市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积极推进行政、经济、农村、文化、生态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落地。列入改革项目库的8大类59项改革任务261项具体项目,有的已经提前完成,其余全部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改革红利得到有效释放。
  牢牢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这是涟源推进改革的核心理念。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涟源还重点实施了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三证合一”,放宽准入门槛。自2015年开始实施以来,全市就实现新登记企业1391户,新增注册资本54.7亿元,改革的撬动效应和放大效应非常明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破解中小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难题。支持优良民营企业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制定了《涟源市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帮助民营企业获得专项建设基金7900万元。积极谋划PPP项目,现已开发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5.6亿元。其中,应急产业园PPP项目成为娄底市唯一入选国家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加强地方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商银行,相继组建多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引进长沙银行在涟源设立支行。先后注册成立投融资公司5家,总资产40.8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推进。
  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今年涟源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头戏。一方面,立足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整合园内企业资源和各级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做强园区;另一方面,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加强农产品流通。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同时,大力开发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产品,建成了一批集低碳体验、休闲观光、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和大型星级农庄,拓展了农业功能,丰富了农业业态。农业、加工业、服务业三重叠加的产业体系,在新农村渐成规模。

  致力加速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十二五”末,涟源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5:45.9:33.6,明显存在产业结构还不优、接续替代产业还不够强等问题。今年来,涟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相继出台了工业提振、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中心城区提质扩容等“七个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拉长板补短板,力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以项目建设引领转型发展。继续强化以项目看能力、以项目评业绩、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1-9月,全市98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9.9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76%。涟源经济开发区作为该市承载项目的主平台,近年实现了“一年一变,三年大变”的跨越发展,在湖南省级经济开发区中的排位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79位、2015年的45位,已跃升至2016年的29位,并成功获批为大湘西地区4个、娄底唯一一个的省级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新引进和建设的产业项目,大都集中在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不少项目填补了产业发展的空白,多极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以全域旅游推动转型发展。涟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历经多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湄江国家地质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大景区为核心,以蓝田古镇、杨市特色名镇为纽带,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旅游架构体系。今年以来,涟源将发展旅游产业确定为补短板、促转型的主攻方向,决定举全市之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市里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了专门的旅游融资平台。湄江风景区与中惠旅成功签约,合作全面推进。目前,该市已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湄峰湖、杨家滩孙水河段分别获评“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在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转型发展。以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为契机,紧紧围绕“山水园林、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目标,主攻城东新区、城北龙湖新区、城西生态文明示范区、老城区改造四大发展板块,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因地制宜构建了高速公路节点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产业发展特色镇、文化旅游名镇等富有活力的小城镇发展体系,有两个乡镇获批全国重点小城镇,创建了一批特色名镇名村。在涟源市出台的“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当中,该市将争取3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在中心城区实施“八大工程”,建设项目54个,将城镇化水平提升到46%以上。今年,涟源在中心城区实施重点项目19个,计划完成投资20.63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7 13:40:11 | 查看全部
致力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
  涟源贫困人口基数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966人,未脱贫人口在全省排名第四。按照涟源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全市要在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
  涟源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10月20日,涟源召开了脱贫攻坚誓师大会,这是本年度第三次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市性大会,针对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及具体推进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该市调整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和10个专项小组,出台了最严格的考核办法,对乡镇、市直单位、帮扶责任人都分别制定了专门的考核细则。在全市抽调20名精兵强将,充实到市扶贫办,进一步增强推进扶贫工作的力量。同时,将过去的群众工作组、驻村帮扶工作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三支队伍进行整合,向全市158个贫困村重新委派了党支部第一支书。这些一支书都是单位精挑细选、年富力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这批人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驻村的脱贫攻坚上来,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支“特种兵”。今后市管领导干部有空缺,优先从这批同志中考虑。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要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变成检验干部能力和实绩的“大考场”,引导全市上下整装扬旗,威武出征,朝着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逆风而飞新起势,破茧成蝶美若诗。
  涟源正乘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加油鼓劲,策马扬鞭,书写出更美丽更辉煌更灿烂的精彩篇章。

来源:湖南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