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2|回复: 1

这里有群“女铁人”

发表于 2016-12-18 13:34: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兖矿集团铁运处车辆段车辆车间轴承班小记
在铁运处车辆段,有这样一个班组格外引人注目。由8名女职工组成的轴承班担负着矿区铁路“K18型煤炭漏斗自备车辆”轴承检修工作。自2002年成立以来从未出现一起责任事故,组里的8名女工用女性特有的细致与耐心、韧劲与毅力,精心呵护着车辆运行的关键部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铁运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浓烈的柴油味道,被切割机、电焊机、排风扇等噪音包裹着的狭长的砖制厂房里,两名女职工正弯腰俯身推动面前的车轮。她们的眼睛盯着前方的轨道,戴着满是油泥手套的双手不停地前后交错倒换着,为了能使上劲,上身呈45度倾斜,前脚掌撑地,配合手上的动作使劲往前蹬着。今天,她们要把25组刚刚拆卸下来的车轮推到40米外指定的地方进行拆卸、检修。初冬时节初雪已至,可她们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轴承班的8名女职工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5岁,7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高级工2名,特殊工种3名。因为工作程序繁琐、工艺要求严格,对环境、温度、湿度、粉尘量都有精确的规定,所以操作起来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工序多、头绪多、技术含量高,身在矿区铁路,又每天和铁疙瘩打交道,同事们给8名女工起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女铁人”。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奔驰在钢轨上的车辆要想跑得安全顺畅,轮子上的轴承是关键中的关键。轴承班的8名女职工就负责对车轮轴承进行检查、维修。矿区铁路现有自备车8列、300多辆,往年年均检修量在200辆次左右。随着济三码头外来煤系统改造工程的顺利开通、电煤运量增加,下半年以来自备车使用率、周转率猛增,给检修带来了更大的压力。9月到11月,3个月的时间,她们共集中突击检修轴承350套次,劳动强度同比增幅300%。从对待检修轮对进行排序、开启施封锁、打开防松片、卸下两端固定螺丝,到将轮对推入到位、拆卸轴承、归类清洗,再到最后的组装、验收,所有的工序都必须要有超常的细心和耐心。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检修后的轴承如果实验不合格,就必须要返工,8个人谁也跑不了。多年来,大家相处得早已像一家人。工作中,她们分工不分家,干起活来严谨有序,眼到、手到、心到,坚持以工艺保质量,也养成了勤动脑、勤动手、勤观察的工作习惯,“三勤、三到、一坚持”的工作方法也是她们十几年杜绝事故、安全生产的不二法宝。
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可是轴承班的女人们却是“铁打的”。1995年,19岁的孙迎昕从技校毕业后分配到这个班组,当她怯生生地走进生产现场,当看见同事们熟练地在钢轨上推移轮对时,她觉得很简单,想试一下。原以为就是推一下轮子,没什么大不了,可没想到第一天上班看似“木讷”的轮对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一个下午磨破2双线手套,右手上还磨出4、5个小血泡。第二天她偷偷用创可贴把血泡包住,戴上手套继续干。班里的徐文辉看到了心疼地抚着她的手说:“干工作不能光使蛮力,得多看、多想,什么姿势推、往哪个方向推、在哪儿用力推,都是有讲究的。”确实是这样,在轴承班工作时间越长,孙迎昕越发感觉到想干好轮对检修,光靠蛮力绝对行不通。
轴承检修需要先对轴径与防尘板座直径、后档内径、轴承内圈内径、密封座内径等十几个部位进行测定,大部分数据都要精确到毫米,个别数据甚至要精确到微米。女工们要根据检测数据写实来制定检修方案,也就是一对一进行“治疗”。
徐文辉是这个群体里的老大姐,一米五多的个头体重不到90斤,一副金框眼镜架在她白皙的脸庞上,说起话来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就是这样瘦弱、纤细的一个女人,每天要抱着20多斤重的电钻穿梭在一组组轮对间。“抱着电钻卸螺丝一蹲就是小半天,有时候累得饭都不想吃。电钻工作起来噪音大,车间里头电焊机、风轮机的噪音也大,朋友跟我开玩笑都说,别看老徐个头不高嗓门儿可不小。”说到这里,徐文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组轮对两个轴承,分布在轮子的两头,每头有三颗直径22毫米的螺丝,一组轮对6颗,每天光是卸螺丝就要蹲起100余次,常年的劳作让她患上了腰疼的毛病。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腰疼会发作得更加厉害。病痛会影响她的身体,却不曾影响她热情,工作中她注重发挥表率作用,用煤油清洗轮对油污,用砂纸给轴承除锈、打磨,对着强光查找有无遗留锈痕。为了确保自己检修的轴承没有锈痕,她还发明了“徒手触摸法”,即摘掉手套徒手对轴承内圈、外侧逐一进行触摸,这样虽然辛苦,但确实能够最大限度保证锈斑被彻底清除。她常对大家说:“轴承就像人的双腿、双脚,我们工作上一个小小的疏忽,有可能就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想想这些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
8名女职工是检修工,是清洗工,还是搬运工。一组轮对70厘米高、将近1吨重,一个篮球大小的轴承60多斤,除了推运轮对,女工每人每天要卸下、搬起、运送几百斤重的铁疙蛋。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可常年和煤油、铁锈打交道让她们的双手过早衰老,指甲缝里总是黑黑的,大拇指肚和手掌上起了一层厚厚的茧子。“冬天戴着手套还好点,到了夏天都不好意思让别人看俺的手,不知道的还以为俺是卖菜的呢。”班组里另一位心直口快的老大姐葛春艳抿嘴笑着说。
一套完整的轴承由前盖、轴承、后档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件套”要分门别类依次进行拆卸、检测、清洗,比如前盖怎么卸、后档放哪里、轴承怎么测,一点都不能错,也错不得。因为左右方向不同每个轮对轴承磨损的程度也不同。打个比方,它不像袜子可以不分左右,它更像手套,在哪个方向拆下来的还必须按照原有的方向进行安装。为了避免错乱,组里的姐妹也想出了一个便捷的小窍门。她们以“1和2”来代替“左和右”,这样,无论谁接下一道安装工序,只要瞄一眼数字就能准确掌握轴承的安装方向,省时、省力,准确率100%,用女工们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一个词:完美。
女工们手工把“三件套”安到轮对上后,剩下的就要通过机器进行高压压装了。机器压装,这可是个高科技活。负责人机配合的电脑操作员叫陈亚莉,38岁的她在八姐妹当中算是年轻的中坚力量了。顶起、推进、压装、保压每个步骤、每项指标、各轮参数她都了如指掌。操作机器的过程中,她还要“一心二用”,一边要注意参数变化,一边还要随时观察工友用行车起落运送轮对的位置。不足两米的直线距离,在满是机器轰鸣声的厂房里,她们只能用眼神“对话”,一个默契的眼神,一次准确无误的配合。眼前这位干练、利落的人,在生活中也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孩子不到两岁,丈夫就去了外地工作,一年也回来不了几天,她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经常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今年突击检修期间,她干脆把孩子扔在了东城区的爷爷奶奶家。孩子嘴里起了水疱给她打电话,她顾不上回去,孩子发烧了给她打电话她叮嘱多喝水。这天,她接到孩子奶奶在医院打来的电话,老人说孩子把手插到了刚烧开的热水壶里,现在在医院呢,听到这个消息,她给其他姐妹交代了一句抛下手里的活往医院赶去。看着女儿蜕皮、红肿的右手,恐惧、悲伤的神情,这个日常爽朗、健谈的女工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落下了无声的眼泪。第二天一早,她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去了医院,安顿孩子换了药、打上针,自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就是轴承班的女工,这就是车辆段的女工,这就是矿区铁路最美的女工。她们的美丽没有珠光宝气的浮华,这种美来自她们的内心深处,来自她们的真实质朴,来自她们的坚韧不拔,来自于她们的勤恳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忘我精神。(王丹丹 宋艳丽)
编后语:哪个女人不爱美。铁运处车辆段“娘子班”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别样的美:长期与“铁家伙”打交道,既吃得了苦又玩得转高科技体现了敬业之美,“徒手触摸法”,“三勤、三到、一坚持”等工作法折射出岗位创造价值的智慧之美;用默契的眼神“对话”、准确无误的配合、你帮我助的合作展示了班组团队的和谐之美……在这“美”的背后,是女铁人们日复一日坚韧无悔的付出、吃苦耐劳的奉献及其家人们默默无闻的支持,这是美的源泉,更是美的动力。劳动着是美丽的。祝愿铁运处车辆段的女铁人们岗位工作更出彩,绽放更多美的光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20:24:09 | 查看全部
文章不错,请老师补充几个班组职工在工作中互帮互助的小故事,适合温馨团队栏目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