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8 16:37:56
|
查看全部
试问有几家企业,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呢?
与其通过所谓的“提炼”,把企业文化与经营实际割裂开来,然后又搞什么宣贯落地,试图将两者再结合,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割裂。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本来就应该围绕经营实际,为企业经营服务。企业文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应该脱离本质,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这种三脱离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完全不匹配不协调。越是构建的富丽堂皇,就越是远离企业经营实际,最后要想使其再回归相融,岂不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所以可以这样说,至今一切企业文化实践,都是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那个所谓的古典定义,所谓的古典套路,一开始就将企业文化引向错误的方向,使得理想与现实渐行渐远,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走到一起。企业经营实际本来是鲜活的,企业文化本来也应该是鲜活的。把好端端的新鲜食材,偏要“提炼”成干巴巴的营养套餐,然后又“宣贯”强迫人们服用,本身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焚烧古典定义,抛弃古典套路,重新回到正确的定位上来。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无形,大道无名,有形有名,皆非道也。专注于企业文化的形与名,其实是背离了真正的道。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为文化而文化,要跳出文化而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真谛,不在其形与名本身,而在于形名之外,在于企业经营实际当中。企业文化要与企业战略同步建设,要让文化与战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企业战略面临什么问题,企业文化就要面临什么问题。文化和战略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战略和文化的主题任务,再围绕这个主题任务,系统规划目标、方针、策略,制定规章制度,通过执行与督导双轨制,将战略和文化意图,具体落实到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这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形与名只是附属产品,而不是建设中心。当企业经营沿着正确地战略方向,一步步稳健前进的时候,企业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诊断,提炼,编写,宣贯,落地,走人,这是企业文化的古典套路。
这个古典套路,专注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形与名。这个古典套路所追求的,就是形与名的外在华丽效果。当这种华丽令人目炫头晕的时候,也就是企业文化走上不归路的时候。越是虚假的企业文化,其外表就越是绚丽多姿光彩夺目。而真正的企业文化,一定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以至于经常让人注意不到,也就是好像完全没有什么文化,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在一个大家庭里,如果只是一群衣着华丽,举止风骚的小姐,却没有一个操持家务,简装素颜的主妇,迟早要败家没落,挨饿受冻。现在的企业文化,就如同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小姐。真正有用的家庭主妇,其身影总是在厨房里,卧室中,水井旁,厅堂后,一般外人不太容易看见。情况如果不是这样,本该是家庭主妇的女子,却总是出现在舞厅里,聚会中,酒桌旁,公众前,那这个家庭就离崩溃不远了。
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对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有了正确的目标定位和建设方向。显然,企业文化不是越华丽越好,越庞大越好,越齐全越好。相反,企业文化是越朴素越好,越简明越好,越实际越好。这么多年的企业文化,都被所谓的专家学者大师高人误导了,因为只有形式搞得越大越虚,看起来神乎其神,他们就越容易骗钱,骗更多的钱。企业家们应该明白,最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以至无形无名。处处有文化,处处又不闻不见文化。无为而无不为。凡有意为之者,皆是背道而驰也。凡是自诩有文化的企业,都不是一个诚信的企业。凡是好谈文化的企业家,都不是一个真诚的企业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