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7|回复: 1

王康健:四十年坚守,成就冷轧“第一人”

发表于 2016-12-19 18:07: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择一事,终一生。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王康健用了近40年的时间。当初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两鬓已有些许斑白,回首匆匆而过的人生路,王康健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当初立志要为祖国炼钢铁,我做到了。”

  时间回拨到1978年,王康健得知国家将成立宝山钢铁厂,主动报名后历经层层选拔,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宝钢一员。在外派德国学习技术时,王康健站在德国杜伊斯堡的钢铁厂内,看着高度机械化的各种先进设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足6个月的时间,把先进技术学到手。”半年的学习时间结束后,王康健回国,成为宝钢第一代主操作工。
  王康健的一代人,正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一代。在他回国后,同期进单位的人,有的跳槽、有的创业,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王康健却始终守在值班房里。面对别人的不解,他也不多解释:“工作和交友一样,贵在交心,单位这么器重我,我不能一走了之。”  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小段时间,王康健被安排到了行政岗位,明明“升了官”,他却开心不起来,“我的能量在冷轧岗位上才能发挥出来。”于是,他又被调回到了一线,一干就是20年。王康健曾坦言当年不当副厂长后,心里有过失落。可现在回头看,他并不后悔,因为全国钢铁行业有数不清的厂长副厂长,冷轧领域中,却只有一个王康健。
  要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的付出只有王康健自己知道,曾经我国的易拉罐钢全部依赖进口,王康健和同事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攻关中。那段时间,王康健的脑子始终被各种难题占据,一次在包饺子中他最终获得了灵感。长时间调试后,终于攻克难关。宝钢也因此成为全球仅有几家生产易拉罐钢的企业之一,我国从此结束了易拉罐钢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这样的故事40年中不知道还有多少,王康健主导宝钢科研、重大技改项目25项,拥有专利121项、技术秘密106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康健说自己最自豪的就是自己全部的职业生涯能投入到冷轧中,在自己和同事的努力下,宝钢的冷轧技术水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正在快速赶超国际同行。(裴龙翔)
    来源: 劳动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8:08:0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