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傅岩
现在的小孩,没有几个知道虱子为何物。但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没受过虱子骚扰的小孩并不多。
那时,在天气晴好的冬天,乡村的墙根总会坐着一些晒太阳的人。有的人会解开衣襟,甚至脱下贴身的内衣,搜寻虱子,把它们一个个挤死,噼啪作响。
虱子的确可恶,它吸血,咬得人奇痒无比。它寄生在谁身上,跟种群无关,跟雅俗贵贱无关,只要你有一段时间不洗澡、不换衣服,它就不期而至了。
“扪虱而谈”的典故,流传至今已1000年。故事讲的是前秦和东晋发生战争的时候,一个叫王猛的寒士,身穿麻布短衣,在大庭广众面前,一边挤死身上的虱子,一边漫谈天下大事,最终受到重用。
自此,在文人雅士眼里,“扪虱”不再令人难堪,成了风雅之事。“扪虱而谈”成了从容不迫、风雅谈吐的代名词。
此后,历代都有诗人以“扪虱”入诗。李白有诗云:“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苏轼有诗云:“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当年。”黄庭坚有诗云:“负暄有可献,扪虱坐清昼。”
北宋名臣王安石,忙于政事,不修边幅,虽然贵为宰相,但虱子照样在他身上恣意妄为。
一次上朝时,虱子不甘寂寞,从他的衣领爬出来,在胡须上荡秋千,皇帝笑得前仰后合。
王安石不知何故,退朝后问他的同事王珪。王珪指着他胡子上的虱子,他才恍然大悟。众人看到,都哈哈大笑起来。
虱子,由于与历史上的许多雅士结了缘,成了一种暗藏风雅之义的虫子。
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大为改观,虱子已经绝迹。想到曾经有这样一种小生物,居然在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挤出一席之地,有些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