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山西静乐县石油公司 张天柱
工作之余,读读书,写点东西,与朋友相聚,是我这些年的生活状态。
小时候家穷,只有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根本没有书可读,每每看到邻家孩子拿着课外书读得津津有味时,眼中好生羡慕,恨不得把书抢过来据为己有。有年冬天,霜风凄紧,大雪呼号,手脚、耳朵长满了冻疮,鼻子稀里呼噜,瑟缩着把鼻涕把衣袖上揩。奶奶心疼她的孙子,咬紧牙关为我添置了一顶有兔毛的棉帽子,兴高采烈戴到学校,却好生眼馋同学的一本小说《小英雄雨来》,与他交换了,放学后回到家里,奶奶见了我冻得发青的脑袋,心疼得不得了,问过我原委后,却没有过多责备我。父亲回家后,奶奶把事情发生的经过告诉了他。父亲难过地流下了热泪,抱住我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你买书看。”
参加工作后,兜里有钱了,有能力购置一些书了,也可以布置一间像样的书房了。每每静坐书房,望着满架的书籍,那弥漫的书香总如锋利的刀刃划过我的心房,划疼我的怀想,划疼我的思念。因有无书可读的心酸,我便深刻地理解了有书可读的喜悦和珍贵。所以,当我的孩子上了学后,我就反复给他们讲,我小时候用棉帽子换书读的故事,孩子们曾被我的故事心酸得流过泪水,他们都听从了我的话,都能发愤读书,。现在,孩子们都已考上了大学,一个读本科,一个读研究生,这与他们小时候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回首往事,如果有什么成就感的话,这倒是颇为自豪的。
我所喜欢阅读,静谧是自然的,最好有一杯青葱剔透的茶水,从容、淡定、舒适、惬意。开卷有溢,阅读的范围尽可能宽泛些,消遣、医药、社科、自然、文艺,全然“拿来主义”。书房、床头、卫生间,阅读的快乐无处不在。外甥女受了我的影响,五岁半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她幼小的心灵,正处于最旺盛的哺乳期,我的书房,已成为她滋补营养的精神乐园。今年六一的前夕,她推开我的书房,拉着我的手说:“走,到图书馆去”,外甥这稚嫩的话语,在我听来,却是书籍赐予他的最完美的诗句。“到图书馆去”,谁小时候不曾有过这样的期冀呢?看她自得其乐得天真架势,我会心一笑,一种满足充盈心间,幸福,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
好读书,于读书中去体味沧桑,感悟人生,享受生活,其乐无穷。好读书,可以享受高钙的滋润,也可反刍橄榄的青涩,好读书,可以让我到书堆里去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宏与恬静;去品味‘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哀婉与凄凉;与王勃共登滕王阁,齐吟“落霞与狐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贾岛为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月下“敲”门而争得面红耳赤。从郁达夫的笔下,我看到了陶然亭雪白的芦花与钓鱼台的姗姗柳影,至于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荔枝湾的荷花,香山的红叶,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位神交已久的知己作推心置腹的畅谈,天涯变成了抵足,沟壑变成了坦途,我常常在与书中人物风云际会的时候,烦躁不安的心绪渐趋平静,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岂能是笔墨所能写尽的。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深信,读书可以使人仰望高尚,接近高尚,为着不在物欲横流的“时尚”中迷失自己,从小养成的读书嗜好,我还得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