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贵州毕节石油 王竞石
上礼拜去外婆家吃饭,看到外婆和二姨正在处理新到的面粉,有些疑惑怎么突然弄了那么多的面粉,外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弄些新面粉,好给你们包汤圆。”这回答立马激起了我呼之欲出的食欲,也荡起了我对于年味的记忆。
上世纪末,在我们这座小城市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国营店和小商店,密密麻麻的分布在不大的小城中,每每到了年关,分部在界面上大大小小的店面、政府、学校、机关就开始忙碌起来,高高搭建起来的楼牌,通彩五色,三开四柱彩旗呼之欲出,旗下红灯高挂,楹联对仗,好似霸道壮丽。高空中阵阵炮响轰鸣,花花绿绿的装饰,童稚之时的我,不知多少次和同伴一起扳着手指头倒数新年的道来,不知道多少次在大街小巷奔跑着、叫喊着、打闹着。期盼老电影的放映,期盼雪花的到来。
撒泼完了以后,却还不到十二点,坚持着跨过十二点度过新年就是为了吃一口外婆包的汤圆,汤圆入嘴的一瞬间,芝麻馅炸开流入口中,那份滋味独一无味,一颗接一颗的塞入嘴里,却总是吃不完抱着小铁勺子嘴里含着汤圆就睡着了。直到白天被震天响的锣鼓声吵醒,才急不可耐的穿上衣服冲出家门,跑那么快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看二龙戏珠,龙狮相争。满街的人儿已是把舞狮队和舞龙队给围得死死的,不像秧歌一般全是漂亮姐姐的柔弱舞蹈,舞龙队和舞狮队的小哥哥们,一个赛过一个的壮硕和精神,跟不需提前面带着大头套举着龙珠与龙狮斗法的喜乐人,据说里面还是个英姿飒爽的大姐姐。大街小巷风起云涌,跑车的、耍灯的、扭秧歌的、拉马车的、扮小丑的各种叉腰扭跨引得路人欢呼叫好。
童稚的时的我,最爱看的就是舞龙表演,这是我觉得小城里最棒的表演,别的表演虽然也棒却少了一股浑然天成的大气感,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舞龙队的小伙子都是当初行脚行的,那一身功夫全在手脚之上,金灿灿的鳞片,孔武有力的身躯、硕大的瞳仁,在耍球大姐姐的带领下之下四海翻涌,我便是一边跑一边跟随一边叫喊好不过瘾。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欢喜喜过大年,又到了可以吃外婆包的汤圆,酥香的芝麻馅,香甜的糯米粉。夜火高照,猜灯谜吃元宵,在小城中心灯火辉煌异常灿烂,各种纸条当头挂,这时不管喜欢的不喜欢的,有文采的没文采的都来应应景,运气好吃碗元宵,带个吉祥灯去送给自己心仪的人儿,猜不中也并不沮丧,就是为了个乐儿,大家伙摩肩接踵竞相奔走。还记得小时候一个大姐姐送了我一个花灯上面不是灯谜,是一首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而今,儿童依在,落花已然离开,只剩下美食,和无名之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