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教育型社会”改变煤矿用工短缺现状
张明英 图文
“ 普工荒、技工荒。”春节之后,成为沿海许多企业招工难的热议话题。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在7年前同样遭遇用人短缺现状,如今,该矿不再为人才短缺,用工短缺而扎荒,有预见性的人才培养留人是“教育型社会”在煤矿的建立而改变的。
2003年,建矿20多年的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出现了第一次技工荒的现状。采掘一线员工的大量退休,导致人才短缺,加之“下海经商”之风越刮越烈,一些有技术的机电工人、采掘工程技术人员纷纷跳槽,也是该矿最为艰难的时期。
自从那以后,该矿各级管理者清醒的认识到,煤矿缺少人才安全难保,并着手对一线2700多名员工的技能进行提升,以员工夜校、管理夜校等教育手段对班组、区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提出了“矿工要保安全,技能必须齐全;矿工要保就业,素质必须提升”的用人、留人、培养人的“教育型社会”在矿区落实的新理念。
在人才培养中该矿又结合企业管理、安全监管和基层、基础、基本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现状,与重庆大学、重庆商学院等高校对接,筛选一批在工作岗位上有能力的农民工,送到高校带薪进修,从而解决了一线用人短缺的难题。
2008年,该矿把一线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教育型社会”在煤矿加以落实,与松藻技工校对接,建立起“校企联办学校”,实施了“变招工为招生”的用人机制,并按照《劳动保护法》落实所有保障,解决了煤矿留人难的格局。
同年12月,该矿从156个班组中选拔230名农民工,以“工学”两不误提升技能素质,凡在2年后获得中技毕业证的农民工将获得1000元奖学金,农民工带薪上技校,每天补助15元生活费,学费实行全免。
2009年,该矿又把落实班组长素质建设纳入企业人才管理库,并建立起3年内班组长达到大中专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纳入党委组织人事部,按照干部任免进行统一管理,班组长应聘的门槛提高到大中专水平以上。
2010年,该矿在总结过去用人,留人、培养人的经验中,对班组建立“教育型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3个“三百万”工程,对班组人才培养注入300万资金,改写了过去员工技能培训费用的零散结构,并对“教育型社会”在班组的实施归口到了劳工部门主抓,党委监管的主抓中,促使农民工因有技术而留人的落实。
从“员工夜校”到“校企联办学校”,从“管理夜校”到提升班组长大中专水平落实,从员工技能素质提升到“教育型社会”在班组的实施,从改变安全到抓人才培养,从改变用工短缺到技术留人靠培训,该矿走出了一条用人、留人、培养人的合理机制。
据了解,近5年来,该矿招收了近1000名农民工,农民工的流失率仅有2%,100名农民工走上班组长、副队长岗位,为企业“安全高效”建设挑起大梁。
文章配图说明:
张明英100301-1:农民工走进课堂,你追我赶当能人。
张明英100301-2:与会代表参观石壕煤矿校企联办技工分校学习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