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阿里:打假“不会因哪个名单而停止”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白求恩在第一时间明确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对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淘宝纳入‘恶名市场’名单的决定感到非常失望。四年前,正是该办公室将我们从这一名单上移除。四年来,我们与品牌权利人、执法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将造假者绳之以法的实际行动,更有效、更先进地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恰恰在这个时候将我们重新列回‘恶名市场’名单,我们高度怀疑这一决定是否实事求是,抑或是被当前的政治氛围所影响。”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目前有超过10万品牌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平台上开展业务,它们不可能全都做出错误判断,这也恰恰体现了品牌权利人对我们的高度信任。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连接卖家和买家的平台,阿里巴巴自身并不生产假货,但是假货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只是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交易场景的迭代,制假售假供应链正在试图从线下蔓延到线上,且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这对于一个任何时间都有超过10亿件商品、年度活跃买家4.34亿的平台而言,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挑战。为此,阿里巴巴投入了大量资源、人力物力,2015年年底还专门组建了平台治理部,在财年整体不再新增员工的背景之下,又再次额外新增200名员工专职打假,可以说,这一年取得的成果远超想象。同时,作为一家高度尊重知识产权的公司,阿里巴巴从未放弃在该领域的努力,并试图用大数据、用新技术寻求破局,彻底解决这一困扰线上线下的难题。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和包括苹果、Burberry、LV、Cartier、Nike等在内的逾1.8万个国际品牌开展打假合作。到2016年8月,阿里巴巴主动拦截和下架商品和接到权利人投诉而下架商品的比例是16:1,这一数字2014年的时候是8:1。事实上,现在品牌权利人每次投诉要求下架一件商品的背后,是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打假系统发现并主动下架了16件,远远超出品牌权利人本身的付出和期待。
另外,昨天下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用一篇千字内部信的方式鼓励奋斗在一线的打假小二们,认为他们在过去一年倾尽努力、不负期望,同时明确表示:“我们发誓保护‘知识产权’,但我们不维护‘知识霸权’。我们不允许淘宝成为一个‘恶名市场’,但我们也不害怕来自市场的恶意。”他表示,“我们过去的努力,从来都不是为了哪个名单而出发的;我们未来的打假,也不会因为哪个名单而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