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0|回复: 8

冬日宝宝发热 中医专家来支招

发表于 2016-12-23 18:40: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冬季,很多宝宝发热、咳嗽,爹妈恨不得“退热、输液、抗生素”三管齐下。如何应对宝宝发烧呢?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敏给大家支招:
  第一招
  把握“关键24小时”


孩子发烧,去医院担心交叉感染,不去又怕延误病情。如何是好呢?李敏强调了一个“24小时概念”,即:孩子发烧前24小时可以在家观察,如果体温低于38.5℃,让孩子多喝水,以利于降温和排毒,做物理降温时不要擦拭前胸、腹部及后颈部,以免引起腹泻等不适;如果孩子体温高于38.5℃,就要口服退热药,但别同时用退热贴或凉水擦身等物理降温方法。因为退热药是通过发汗起到退热作用,而上述方法会使孩子受到冷刺激导致汗毛孔紧闭不能发汗,失去退热作用。  24小时内,孩子精神状态好,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体温相对稳定,就可以继续在家观察。如果孩子高烧不退,精神萎靡或出现频繁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就要及时去医院。李敏特别强调,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退热药不用等到38.5℃才吃,热性惊厥常常发生在发热初期,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孩子眼睛是否凝视和手足是否发硬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8:40:25 | 查看全部
第二招

  “私人定制”中草药

  宝宝发烧一般分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对于病毒性感冒,“一人一方”的中药不仅帮助退热,还能针对患儿体质进行治疗。

  李敏解释说:“复诊时,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吃了中药,烧退了,大便还通畅了,这就是中药整体调整的作用。如果孩子发热伴有舌苔厚、舌尖红等症状,说明肠胃有积热,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使用清热解表药的同时加入消食和胃的中药,可通便、退烧;如果孩子患了胃肠型感冒,发热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用化湿和胃、祛风解表的中药,能够很快使宝宝恢复健康。阴虚体质的孩子大多舌红少苔、大便干燥,一旦发烧不容易退热,用养阴清热解表药疗效就很好。”

  李敏说:“孩子用的中药汤剂会加入甜叶菊这样调和味道的药,服用时也可以加一两颗冰糖,一般孩子都能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8:40:40 | 查看全部
第三招

  不吃药按摩也能退热

  按摩也能退热?

  李敏强调,小儿退热按摩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保健按摩,而是一种治疗手法。它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在选择按摩部位、补法或是消法等手法以及按摩速度时,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孩子发热伴有大便干燥等症状,查体咽红、舌红,按摩时可选用头面四大法、清天河水、退六腑、平肝清肺,再加上泄热通便的其他穴位及手法,退热的同时帮助通便。如果孩子发热,同时伴有大便稀溏等脾虚症状时,按摩时会选择补脾止泻的穴位及手法。做完按摩,大多孩子会出一身汗,此时要让孩子多饮水,穿好衣服,以免受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8:40:53 | 查看全部
第四招

  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习惯和大人一起再吃一顿晚餐,或是延续婴儿期的习惯,睡前喝奶、吃东西,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积食内热。

  有些家长认为睡前喝奶有助于孩子睡眠,其实不然。孩子在睡眠中还进行着食物的消化,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睡眠不安、口中异味、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积食遇到外部病邪侵袭,孩子就很容易发病。幼儿园下午四点多就吃晚饭了,距离睡觉还有四五个小时,如果孩子饿了,可以吃点稠粥、蔬菜或是酸奶、水果之类。有喝奶习惯的孩子,可以选择睡前两小时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4 07:40:0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4 07:40:30 | 查看全部
感谢吴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4 07:40:48 | 查看全部
吴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4 07:41:06 | 查看全部
祝吴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4 18:17:59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吴小平) 的帖子

前来支持,感谢吴老师精彩分享,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