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的又一制度性安排,是强化红线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的顶层设计,也是着眼于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大国,化肥、农药、染料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化工产值自2010年开始也登上了全球巅峰。但体量大、分布广、战线长的背后,也意味着风险高企。全国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26万余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超过30万辆,万吨级以上危险货物泊位370多个,每年运输总量达到11亿吨以上,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全国32个省级统计单位都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点产业,有380家省级及以上化工园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石油化工企业装备水平呈现两极化格局,专业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匮乏。一方面,由于石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复合型化工专业人才社会培养与储备不足,新建自动化、安全仪表系统和信息化水平高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另一方面,占比高达80%以上的中小化工企业装备落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缺乏安全管理能力,是当前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管理环节多、监管部门多,分工不清、职责交叉、监管缺失等问题并存的状况,也是制约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发展的软肋。按照生命周期划分,危险化学品分为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储存、废弃处置等六个环节,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就有10个部门。由于各部门工作目标不尽相同,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职责分工不明确、界限不清晰,责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大,社会关注度高,应急处置能力差等问题,已经从诸多事故中得到验证。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决定了危险化学品在全生命周期内始终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特别是随着危险化学品产业快速发展,千万吨级化工装置、几十万立方米储存设施不断涌现;在各类运输工具的承载下,危险化学品南来北往、川流不息,极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甚至衍生严重的环境与公共安全事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狠抓任务措施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03年以来,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下降。“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上述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存在,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监管工作挑战巨大。
有的放矢事易成,无的放矢事难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找准了靶子、点中了穴位,对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提出了40条具体任务,涉及诸多地区和部门。下一步需要做好“问题共答、任务共领”的大文章,务求前后照应、左右衔接、上下互动。只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取得实效。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