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茂名石化 谭木燕
在广东粤西地区,人们喜欢到郊外焗泥窑煨番薯。焗窑也称打窑、屈窑、垒窑、煨番薯窑,所谓焗泥窑就是用泥块叠一个底部大顶部尖像金字塔的土窑。焗泥窑煨番薯是茂名人喜欢的一种比较原生态的野炊活动。
进入冬天,南方茂名天气变冷是叠泥窑煨番薯取暖的好时节。周日,朋友说去住在郊区同学青家焗窑,于是在家备好焗窑时所需要的食材,约上亲朋好友三五成群到郊外去叠泥窑煨番薯。一来远离喧闹的城市,走在乡间小路上,踏着农人走过的足迹,在田间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新农村错落有致的洋房,闻一闻那泥土的芳香,听着蛙鸣虫叫声,听着流水潺潺声,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二来可以追忆一下儿时的童趣,享受着舌尖上的美食。
来到同学家的农田,我们几个大人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叠窑,有的负责调味料,小孩子就在田里玩耍追逐。当我看到这些小朋友快乐地追逐时,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儿时,叠泥窑的主要食材是番薯,儿时因为平时生活比较拮据,除了过年过节,我们很少能吃到肉。而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好了,焗窑的食材也变得非常丰富,不但有煨番薯还有煨鸡窑、煨海鲜窑、煨玉米窑。还会在食材里加上配料,用上锡纸包好食物才放进窑内焗,吃起来特别美味。
儿时,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小孩子会先帮大人们把田里的番薯用锄头掘出来,到了傍晚就把掘番薯时成块的泥块收集起来,然后就开始“叠泥窑”。叠窑这是一项难度系数比较大的活,叠得不好就会塌窑,有时叠了几次才叠成,这活一般由个子大的玩伴去完成,而年纪小的孩子就负责拾叠窑的泥块和到附近拾柴火。叠窑先在泥地里挖个圆坑基,然后围着圆坑基用泥块叠起围成一个下部大顶部尖的泥窑。泥窑要留个加柴火长方形的窑口,窑口向着上风,一来烧火的人不会被烟呛着,二来容易烧着窑火。泥窑的大小根据要煨的食料而定,叠窑必须要叠得稳固,一般底部用结实大块泥块,叠到顶部用小块的泥块,泥头不能挑太松散的,否则烧热过程泥头爆裂就有塌窑的可能。
叠好窑后就用禾秆草或纸生火,然后把木柴引着,引着火后要不停地往泥窑里加柴加火,直到把大部分的泥头都烧黑烧红,窑顶的泥头烧到通红了。然后把烧完后的木柴和火灰都全部挖出来,就可以把食材放进窑里煨,要把食材铺开在窑底,尽量不重叠,食材受热就会均匀。放好番薯后,用一块红砖头先把窑顶的泥头向下推倒,这部分泥土的温度最高。然后再把下层的泥头也向内推倒,叠成一个小土堆,然后用红砖头拍打,把所有泥头都敲碎,这样整个土堆就密不透风了,这样烧红的温度泥土高热就能很好地保存下来,不会很快冷却,而番薯等食物就这样与高温泥土接触下慢慢地被煨熟。
大约半个小时后,当空气中慢慢散发出一股只有煨番薯才有的香味时,番薯就差不多熟了。可以根据气味来判断想要煨熟的程度,有时我们觉得煨到番薯表皮有点烤焦的味道更香。当闻到有点焦香味的时候,就可以把番薯扒出来了,扒的时候用条小树枝小心用力地扒,以免把番薯弄烂。
当人们手上拿到热腾腾香喷喷番薯时,烫得左手换右手,右手再换左手,一剥开番薯烤焦的皮时,里面都是热气腾腾冒着香气的金黄色番薯肉,看到直流口水。还有那层焦黑的表皮上面带着焦香的甜甜的番薯肉,不舍得丢弃,一定要用口把肉都吃干净才肯丢掉番薯皮,那焦香的味道感觉特别香甜,这味道简直是人间美味。
儿时,我们焗泥窑煨的都是番薯,一般是自己家种的番薯,也有些调皮的孩子会去别人田里偷些番薯来煨,那时种田的人都是左邻右舍,小孩子偷番薯煨是很常见的事,就算农家发现了,一般也只是骂几句,并不会跟小孩子计较。
在推倒窑煨番薯这段等待时间,个子大的玩伴就会忽悠年纪小的孩子,说什么要派人到河边去送“鬼火”,这样下次叠窑就容易叠成功,说什么送完“鬼火”回来番薯就熟了,然后一起吃番薯。于是就派两个最小的小孩子去送“鬼火”。一个人拿一小块火炭,另一个人拿一块烧结的泥巴,把泥巴和火炭同时丢到河水中,然后不停地叫:“火炭沉石头浮,火炭沉石头浮……”那些不懂事的小孩子叫了大半天也不能让火炭沉下去,石头浮起来,于是跑回去找玩伴汇报,这时候,番薯早已经被他们吃得清光了,连人影也不见了,有些调皮的孩子吃完了番薯还在窑土里埋上几个小石头让那些送“鬼火”而年幼无知小孩子去挖。
我站在田埂上一阵凉风吹来,忽然听到友人说;“煨好番薯煨好鸡了,你还呆头呆脑在那里站着干吗,不过来吃。”这时我才回过神来,朝友人笑了笑。小时候在田野叠泥窑煨番薯,吃的也不单单是那种番薯烤焦的味道,主要是能一帮小伙伴聚在一起玩乐,有山有水有田有树的地方,对于我们农村小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玩的天然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