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江西九江石油 黄翼清
冬已深,霾又来。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本是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但是现实却是,浑浊不堪的空气,污秽发黑的水源,污染无处不在。
雾霾百年,从工业革命开始,雾霾一直笼罩着地球。从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到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从美国西部洛杉矶到东海岸小镇多诺拉小镇,再到日本的四日市,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雾霾无处不在,挥之不去。如今,雾患又起,穹罩着中国近五分之一的国土,北京、上海、广州,雾霾在一座座城市,往复上演。
雾霾给人们健康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一时间人们谈“霾”色变,网上关于调侃雾霾的段子也随之而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面对四面“霾”伏的空气,人们只有躲在家里,在网上这雾霾无法侵入的净土内发发牢骚。
其实雾霾并不是中国特色,在法国巴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在意大利罗马,在印度孟买,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在新加坡,地标建筑和天际线全都沦陷在雾霾中。相比望“霾”生畏的那些人,广场舞大妈却表现得异常淡定,管他PM2.5是何物,依旧在雾色中操起晨练。
霾,其实在古代就有,在古代诗词中,就能找到有关霾的描述。只不过在那时候,雾霾只是一个偶尔现象,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其出现的频次、影响的范围、持续的时间远没有现在多、广、长。霾虽然是古代造词,近现代工业却是其催长剂,近些年更甚。
见多了发灰发黄的霾,不由地怀念起儿时的雾。那时候没有快速的交通工具,所以即使大雾天,也不用担心交通事故。人们一边在雾色中穿行,一边不忘贪婪地吮吸着新鲜的雾气。早晨的雾呈乳白色,不夹杂任何尘埃,雾里山色,是一个虚幻的仙境,让人顿时萌生了许多遐想,也为农村的田园生活增添了几分灵气。
儿时的雾是天地精华,是回不去的梦境。雾里看花,花影若隐若现,花香随风而至,说不尽的惬意。然而,现在的人们却失去了雾里看花的资本和环境,相比之下,现在的人们面对霾,更像得到的是一席喘息的空间,与其追求那可遇不可求的秘境倒不如寻找出路,可怜地寻找生存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