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苗连贵
岁末换挂历,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年复一年,至今如此。
如今,挂历有些落寞,年轻人的小家庭没了它的容身之地,但它依然是老派人家墙上的风景。
在我老家,农人称挂历为“皇历”,年底去赶集,总会捎回一本。“皇历”上有二十四节气,首页永远是春牛图。春牛,头是青色,腹部黄色,蹄子橙色,取意春天雨水多,秋冬雨水少。老人看了就欢喜:“今年收成一定好!”
民国时期,月份牌开始流行,封面通常是简单的宣传画:吸烟的美女。她那两根涂了红指甲油的纤指夹着烟卷,烟袅袅升起。
月份牌每天撕掉一张,提醒人们: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上世纪80年代,月份牌式微了,因为挂历开始流行。
我见过的第一本挂历,封面是少女的照片,清纯,美丽,手捧鲜花,欢笑着。背景里,柳条千丝万缕,春意无限。画下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句诗:“东方风来满眼春。”
那一年,拜访亲友送挂历,成了时尚,年底单位也发挂历。下班时,人人肋下夹着报纸包着的铜版纸卷筒,走出大门,一群一群。
人们回家,赶紧在墙上钉个钉子,挂上挂历。在那时没有厨房、卫生间,甚至没有客厅的筒子楼里,挂历带来一抹亮色,蓬荜生辉。
每个月,我翻着挂历安排每日计划,日子过得踏实,忙而不乱。我还习惯于在挂历上标记些生活的细枝末节,提醒自己哪天该给家人庆生,哪天该参加老友聚会,哪天该外出办事。
后来,菜价、房租、水电费等,通通被我写在挂历上。年底取下挂历,翻看,那就是一部生活简史。
挂历,墙上的风景,岁月的记录,生活的轨迹。 |